社工综合中心全覆盖,是否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居委会干部都有社工证,就全部是社工了吗?昨日,中山大学教授罗观翠和北京市管理科学院院长王桐叙两位专家同场作客顺德体制改革系列讲座之九,畅谈“社区管理的发展和创新”,为顺德社会管理创新带来启示。
顺德区委副书记、区社工委主任杜镜初出席讲座。10镇街均收看了现场直播。
罗观翠是广州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创办人,从上世纪70年代初就投身香港社区工作,曾任香港城市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 她认为,在弱势的群体中给予贴身的服务,这是社工发展的空间,也是提升市民对政府施政满意度的关键。政府通过社工改善公共服务,令市民心中有正能量。
“政府指令式培育社会组织有问题。”罗观翠认为,其实民间组织本身在专业和身边的实践中有他们的创意。政府对刚成立的民间组织不放心,对“做什么”进行指令,根本没有必要。如果社会组织做不好,政府有很多“板斧”可以在后期进行监管。指令式培育社会组织会产生许多负面效应,会让社会组织产生依赖性,变成被动的组织,“政府不给指令,做了事还担心政府不给钱”。
王桐叙前天来到顺德就走访了大良金榜和容桂马冈两个村居,他说,就像马冈“三个7千”(本地人口7千多人,异地务工人员7千多人,南医大师生也接近7千人),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再是以宗亲为纽带,这要求政府对农村进行社区管理的创新。村委会的角色转变应从生产经营中脱离开来,更大精力地做好公共服务。
四问社工服务
一问:社工综合中心全覆盖,是否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
罗观翠:尽管社工综合中心全覆盖,但绝非意味着不需要其他社会组织,社工的服务需要多元化,不同的模式,不同的场地满足不同年龄的特殊群体。
二问:居委会干部都有社工证,就全部是社工了吗?
罗观翠:不是这样的,不同的角色需要不同人承担。比如,老师、心理辅导师、社工可以一肩挑吗?从学生的角度,一些心里话可能对社工说却不对老师说。
三问:哪些社会服务需要政府包底?
罗观翠:对于需要政府包底社会服务项目,我认为,该方面政府还未有明晰定位。在香港,老人服务中心是政府包底的核心服务,每年就要花90多亿港元。这点钱花得一点都不贵,因为如果把老人放到医院,费用就更高了。政府包底老人服务也解放了家庭其他成员为社会创造财富。所以,我们的政府要有心理准备,社会管理创新花的钱肯定会越花越多。
四问:义工究竟怎么定位,怎么每次搞活动都喊义工来维护秩序?
罗观翠:每个人都有心去为社会做一点事情,发挥一点积极能量。有些是善于策划、组织、领导的所谓“公民精英”,我们应当给他们一个恰当的发挥空间,他们做义工才做得开心。现在我们对待义工看得太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