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南方日报】广州有能力应付现有债务规模吗?

稿件来源:南方日报2013-05-30第GC02版 作者:林江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3-05-30 阅读量:

广州市成功举办了2010年亚运会之后,有关广州市债务数字的传言就不绝于耳。在日前的例牌接访活动中,广州市审计局局长张杰明对此回应称,截至2012年6月末,全市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为2414.03亿元,但并不包括利息。他还表示,广州政府性债务规模总体健康,2400多亿元的债务中,大部分都是5年以上的长期债务。

相对于2012年广州市一般预算财政收入为1088亿元而言,2400亿元不应算做是小数字。有人测算,2400亿元的债务每天的利息就达4000万元。作为纳税人,我们拥有知情权,公众关心广州市的债务规模是应有之举;而从问责的角度出发,市财政局对相关的传言作出澄清,以释除公众疑虑是非常必要的。

广州市在形成债务的过程中,尤其是筹备亚运会期间,不一定是以市政府或者市财政局作为举债的主体去申请银行贷款或发行建设债券,举债主体可能是广州市的各大投融资平台如广州地铁、广州城投、广州水投等,投融资平台都以公司的形式出现,其举债当属公司债而非政府债,然而当上述的公司债发生违约事件时,市财政为其债务兜底的可能性是很大的!那么这些债务是否应该统计到广州市政府的债务规模之中呢?如果都计算进去,数字庞大自不待言,可是毕竟并不是每一笔投融资平台的债务都会违约啊!如果将投融资平台的债务剔除出去,而这些平台发生债务违约事件的概率的确是存在的,我们岂能视而不见?此外,还有一些诸如社保基金空账运行、下属区县政府可能为一些外来投资项目变相担保等隐性负债和或然负债如果都计算在内的话,债务规模就更为可观了。

接下来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是,广州市是否有能力应对现有的债务规模,包括到期时对债务进行还本付息?一般认为,对于年一般预算收入1000多亿的广州市政府来说,表面看来,财政压力还是相当大的,因为在我国现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下,这1000多亿之中绝大多数的属于“吃饭财政”的支出,即用于维持各级政府的正常运作以及教育、医疗、社保等与民生相关的基本公共服务的支出,用于建设的财政资金几乎无法从这1000多亿当中去打主意,遑论用于地方债务的还本付息!然而,面对偿债压力,地方政府并非无所作为,其“杀手锏”无疑是借新债还旧债!只要地方政府继续运作,依然拥有政府信用,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的债券不愁找不到银行、保险公司包销,地方政府出现债务链条断裂的概率是很低的,当然这里有一个债务规模和期限结构的配对问题,只要政府债务不是集中到期而需要大规模还本付息,地方政府依然可以安然度过偿债高峰期。个人认为,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地方债务问题,就拿2400亿元为例,看上去数字不小,怎么办呢?如果我们墨守成规,战战兢兢,生怕再增加债务而裹足不前,最终的结果可能是无法有效化解债务风险,甚至会让债务风险不断增加;相反,如果债务风险管理得当,债务的期限结构相对合理,我们不妨通过举新债来发展新的投资项目,创造更多的价值和财富,一方面可以形成新的现金流以应付还本付息期的到来,另一方面,则通过经济发展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以有效抗衡和管理债务风险。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结论,2400亿其实还是属于债务风险可控的范围。从提高公共财政透明度的角度出发,市财政局不妨把债务规模数字公诸于众,与全体广州市民一道理性对待相关债务的还本付息和债务管理等事宜,也可以从中争取广大市民对于市政府采取相关财政政策(例如将来可能向中央政府和省政府申请获准发行地方债券)的理解和支持。

(作者是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