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0岁的云南小伙阿至躺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病床上百感交集:30年生命中因脊柱侧弯做了五次大手术,前四次不但病没好,反而陷入了人生困境;在他辗转求医屡遭拒绝、几近绝望之际,终于在广州成功完成了第五次手术,并令他涅槃重生!
再不治疗只能瘫痪在床
早在阿至半岁时,家人就发现他背上隆起一个小包,两岁时检查出脊柱侧弯,但当时年纪太小没做手术。1997年阿至14岁时接受了第一次矫正手术。但仅过了三个月,他骑自行车不小心摔了一跤,把体内的固定棒折断了。
当时阿至离家读初中,一时不敢告诉家人,当父母发现时,已是两年后,那时他的脊柱畸形更严重了。2000年他不得不接受第二次手术,但命运似乎专和他过不去,仅过了三年,高考前他因提一桶水上楼,体内固定棒再次断裂。“当结果出来时,我心都凉透了”。
高考后他做了第三次手术,但这次只是取出了断棒,没再装新的。
这次意外影响了他的高考,原本瞄准重点大学的他只考进了一所本科院校。他读的是医学专业,毕业后考入昆明一家县级医院当医生。凭着医学知识和对自身病情的了解,他知道,如果再不治疗,最终只能瘫痪在床。因为仅这一年,他的脊柱侧弯就增加11度!
辗转全国求医屡遭拒绝
于是,阿至走上了辗转全国各地求医之路。然而在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为他检查过的多位专家均摇头:他已不再适合做手术!
2011年3月,他慕名去了南京一著名医院,但得到的答复是“你的骨骼已高度融合,手术风险太大,不主张做”。听到这个消息后,他在医院旁的南京大学一言不发地坐了一天,心情跌到了谷底。
后来他又先后五次去北京,各著名的大医院都逐一去了,但结果无一例外,专家都以风险大而拒绝为他再做手术。
在一家医院里,阿至做了第四次手术——脊髓栓系手术。原本医生答应他做该手术后为他做脊柱矫正术,但术前评估会上,中外专家的意见还是以风险太大建议他避免再做矫正术。
“医生跟我说,你不做手术,可能还能走几年,做手术的话,很可能就瘫了!”阿至说。
16小时手术后他重获新生
今年3月底,北京协和医院的医生推荐他,可到广州中山一院脊柱侧弯临床研究中心试一试。
只要有一线希望阿至就不会放弃。为他检查身体后,该中心主任杨军林告诉他:用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多科室配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手术风险;手术将能抑制脊柱侧弯继续加重。
杨军林的话让阿至看到了“重生”的希望,他当即决定:住院!手术!
4月19日阿至终于等来了他的第五次手术。在手术台上躺了16个小时之后,他醒来了。“醒来后我第一反应是伸手向膝盖摸去,却只摸到大腿中下部,那一瞬间我很惊喜,我知道手术效果不错!”
阿至开玩笑说,他以前就像刘备那样“双手过膝”。这次手术让他的脊柱后凸度数改善了一半,侧弯改善了1/3,人也增高了12厘米!
大约一星期后,阿至就能出院了。为表达对医护人员的感谢,平时喜欢文学的他写了一首诗,叫《七律·医赞》:“松柏傲视雪霜过,弱花终为雨欺落。从来生灵从来苦,难求老君难求佛。半厢闲情抛几多,一片赤心任消磨。医之大者精诚俱,何暇邀功厚与薄?”
脊柱翻修手术难在哪?
杨军林解释,由于病人已多次做脊柱手术,经术后融合等生理变化,脊椎解剖结构已经不清,骨头也疏松了。再手术需把增生的骨头一点点磨掉,再打钉固定矫形,20多枚钉一颗偏差都会导致瘫痪;而骨质疏松,像在沙子里打桩,一旦找不准或布桩不合理,就无法矫形且易导致桩移位,从而产生严重并发症;在这种不稳定桩下,需准确合理平衡矫形,如矫形力度过大,一个桩被拔起,就会引发多米诺效应,全部桩松动,导致严重截瘫……
但杨军林敢啃这块硬骨头,因为该中心是目前国内脊柱侧弯领域唯一拥有19个科室50余位成员的多科室合作团队,2012年成功完成了172例脊柱侧弯手术,重度截骨手术占35%,无一例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