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南方日报】执教南北东西 教材8次再版

稿件来源:南方日报2013-05-16第A12版 作者:赖竞超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3-05-16 阅读量:

“语言学大师,望重德高,北国衣冠知泰斗。康乐园校友,情深义厚,南天桃李失春阳”。昨日记者获悉,新中国现代汉语教育与研究的主要开创者、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黄伯荣先生,因病于5月12日凌晨2时40分在阳江逝世,享年91岁。黄伯荣的学生、中山大学中文系黄天骥教授为黄伯荣作了上述挽联。

去年12月,黄伯荣因脑血栓发作,曾三进三出阳江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就在黄伯荣离世前几天,他的中大本《现代汉语》出版。

拓荒:全国首部现代汉语讲义

“由中大而北大而兰大而青岛,执教南北东西,一部教材成圭臬。”北京大学出版社短短25字,道出了黄伯荣老先生孜孜不倦的学术一生。

1945年,黄伯荣考入中山大学,就读于我国第一个也是当时唯一的语言学系——中大语言学系,师从王力、岑麒祥、商承祚等大师。1952年,他研究生毕业留在中大任教,参加现代汉语的教学工作。那时现代汉语由于是门新课程,根本找不到相关的讲义或教材,他一边上课一边和几位同事编写了第一部《现代汉语》讲义。

1954年,黄伯荣举家跟随王力、岑麒祥等到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成为当时教育部院系调整、语言学科整合这一段历史的亲历者。

1958年至1987年,黄伯荣响应国家支援西北的号召,赴兰州大学和西北师范大学任教,这一去便是30年。期间,他带领中文系师生根据全国高校现代汉语教学大纲编出“现代汉语”讲义,解决了上世纪50年代兰州长期缺乏自编教材的问题。

1987年,青岛大学诞生,他又以近古稀之年前往支援该校的现代汉语学科建设。

黄伯荣对语言学界最大的贡献,是组织编写了具有深远影响的《现代汉语》统编教材。1978年,他和廖序东先生主编了《现代汉语》(学界称为“黄廖本”),出版以来再版8次,全国总发行600多万册,每年发行量均为全国同类教材之冠,创造了语言学教材界的奇迹。

晚年的黄伯荣仍关注现代汉语教材教学的新动向。应母校之邀,去年5月,已90岁高龄的黄老带领中山大学并联合其他相关院校共十余位教师,组成中大本《现代汉语》编写班子,在原教材的基础上,又出版了一部新编的《现代汉语》。如今,中大本《现代汉语》在网上获得一片好评,学界戏称该版教材“瘦身不瘦脑”。

为学:语言学界老黄牛

“我与现代汉语有缘。”这是黄伯荣在其主编的中大本《现代汉语》后记中的第一句话。

其弟子中大中文系老教授傅雨贤这样形容恩师:“他是兢兢业业、默默耕耘的老黄牛,为语言学事业耗尽他最后一滴血。”1954年,傅雨贤大学二年级,黄伯荣为他上现代汉语语法课。傅雨贤回忆,“黄老师备课非常认真。”有一次,傅雨贤正好经过教室,看见黄伯荣在讲台上试讲,而台下听课的竟然是王力等名师,这一幕让他至今难以忘怀。

在中大本《现代汉语》编写期间,年近90岁的黄伯荣人在阳江,他特意学习新技术,用相机拍摄下自己的手稿,再通过电子邮件发给在广州的编写团队。至今,编写团队保留着上百封黄老与团队互通的“两地书”。记者看到,有一封信是大年初一发出的,他在信中写道:“我知道你们为了中大本(能)高质量及时出版而忘记了休息,我也一样忘记了过年。我早晨5点起床,晚上11点上床”。由于劳累过度,他曾站在电梯里就睡着了。

为人:淡泊名利谦和厚道

傅雨贤说,黄伯荣虽是学术泰斗,但却朴实无华,淡泊名利,不喜应酬,且待人十分谦和、厚道。

不为人知的是,现代汉语“黄廖本”最初黄伯荣是唯一的主编,廖序东则为副主编。因为廖序东年长十余岁,黄伯荣便在《现代汉语》正式出版前,没有和其他人商量,悄悄把廖序东的名字提到主编的位置。

“文革”期间,黄伯荣也受到冲击。他多次跪板凳,导致两个膝盖化脓,爱人曾一度被遣送回乡。李炜告诉记者,1982年他在兰州大学跟黄伯荣读研时,有调查人员要求黄伯荣出示证据,指认当年殴打他的一个人,但黄伯荣说“他不就是某些人的棍子吗?我的身体是受到了伤害,但是他更可怜,因为他已没有了灵魂,他就是一根棍子,放过他吧。”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