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南方都市报】“一部教材成圭臬”

稿件来源:南方都市报2013-05-16第A13版 作者:万蜜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3-05-16 阅读量:

“由中大而北大而兰大而青岛,执教南北东西,一部教材成圭臬;从初版到再版到五版到新编,考求春秋冬夏,万千学子仰宗风。”这是北京大学出版社给黄伯荣的挽联,概括了他的一生。几乎全国中文系学生必读的教材《现代汉语》,就出自黄伯荣的笔下。

最新的中大版《现代汉语》刚与读者见面不久,这本书的主编之一——九旬高龄语言学家黄伯荣,却在5月12日凌晨因病离开,享年91岁。

“老先生一辈子就完成了《现代汉语》这一件事,从未跑过题。”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李炜谈到自己恩师时说。

“我与《现代汉语》有缘”

“我与《现代汉语》有缘。”这是黄伯荣在2012年2月,写于中大版《现代汉语》的后记中的第一句话。

李炜还记得,5月8日那日,中文系全班子带着逐字核对好的文稿去病床见老先生,他情绪很激动,看到文稿后双眼放光,张嘴却只能发出“啊啊”的声音,黄伯荣妻子在一旁翻译:他是在叫“李炜”的名字。“我那会儿明白老先生什么意思了,”李炜说,“他是要我把现代汉语的事业坚持下去。”黄伯荣生于1922年,1951年毕业于中大语言学系并留校任教,先后在北大、兰大和青岛大学等地任教。几乎全国中文系学生必读的教材《现代汉语》,就出自他的笔下。这个与1978年首版的经典教材被称为“黄廖本”,经历了多次再版,全国发行量达600余万册,经久不衰。

对“文革”时打他的人他选择宽恕

中山大学中文系的退休教授傅雨贤提起黄伯荣钦佩有加。1954年,上大二的他跟着黄伯荣,从中大中文系,搬到北大中文系,成了在中大入学,却毕业于北大的学生。

“黄先生讲课慢条斯理,没一句废话。每讲一个概念,他就会把各家说法罗列出来,旁征博引,逐家鉴别好坏,最后提出自己看法。”傅雨贤说。

黄伯荣先生是个宽容的人。“文革”时,他曾被一个学生打过。上世纪八十年代,黄伯荣在兰州任教,期间有人来调查此事,提到这个打他的学生,李炜记得清清楚楚,“当时黄先生说:‘他不就是某些人的棍子吗?我的身体受到伤害可怜,但他的灵魂更可怜。’”黄伯荣从不放过一次讲课的时间,在做他的研究生期间,李炜常常跟着老先生前往各地调查,而那会儿老先生就直接把课堂带到了火车上,“早上7点,他会叫我起床,洗漱完了之后就开始上课”,李炜笑道,“车外风景就这么浪费了。”

货郎鼓的爱情

李炜说,在病房看望先生时,看到黄妈妈用手抚摸先生,不禁为之动容,“那是一种稀罕”。

编写中大版《现代汉语》期间,黄妈妈悄悄给李炜写信,嘱咐他们要让先生休息,免得坏了身体。“可他会催着你要东西,”李炜说,老先生心里放不下。

2011年大年初一,黄伯荣写信给李炜,说:“我在改病句一节时,知道你们为了中大本高质量及时出版,忘记了休息(过年)。我也一样忘记了过年。”他接着写道:“我早晨五点起来,晚上11点上床,中间由于精力不足,不小睡三四次就做不下去……”如此高强度的工作,黄妈妈的担忧是必然的,可老先生在以他的方式默默回应妻子的关切。书的后记里,老先生写道:“我经常对着电脑,不按时作息,大大干扰了老伴的休息。她担心我的健康,夜半高声叫我休息。卧室离电脑室远,我因此买了个货郎鼓给她摇,以免她力竭声嘶……”

逝者:黄伯荣

出生:1922年7月

籍贯:广东省阳江市

简历:1951年于中山大学语言学系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1954年因高等院校专业合并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任讲师。1958年至1987年,先后在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兰州大学中文系任教。2009年12月起受聘为中山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曾任中国语言学学会理事、中国修辞学会顾问、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顾问、全国高师现代汉语教学研究会顾问。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