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南方日报】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副院长周春山——“新兴后发优势明显”

稿件来源:南方日报2013-05-16第XD03版 作者:赵威 黄德健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3-05-16 阅读量:

■ 专家访谈

4月中旬,广东省县域经济研究与发展促进会组织专家来到新兴县,围绕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调研。专家组深入考察,详细了解当地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新兴县推进科学发展的战略部署。

作为此次调研组组长,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周春山教授十分看好新兴县域经济崛起的后发优势。调研结束后不久,周春山教授在广州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的专访,为新兴县经济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建议。

谈县域发展:基础突出,后发优势明显

南方日报:目前新兴的县域经济在全省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它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周春山:在广东的50个山区县中,新兴县总体经济排在前列,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新兴县去年GDP总量为147.97亿元,排在全省山区县的第二位,总体情况比较理想。

根据我们的了解,新兴县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优势:第一是区位优势,毗邻珠三角地区,靠近珠三角的一些主要城市;第二是产业优势,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农业产业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第三是旅游优势,新兴县的旅游业在全国拥有一定的知名度;第四是土地优势,总体来讲新兴目前还是一个欠发达地区,人口不是特别多,土地资源相对珠三角地区比较宽裕;第五是生态环境优势。

拥有了这些优势,使得新兴县的企业运营成本相对较低,所以从产业基础、生态环境、土地和经济环境等因素来看,新兴县具备明显的后发优势。

目前最明显的不足是,交通设施未能完全跟上,这对经济发展是一个严重的制约因素;第二个不足是产业层次相对较低,虽然在全省山区县中相对比较发达,排名前列,但是整体的产业层次比较低。从整体上看,新兴县目前的产业基本都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利润小、风险大、原材料简单;第三个不足是投资动力不足,对外来投资吸引力不够。投资吸引力不足与当地的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出口,新兴县的出口企业必须要到云城区腰古镇去做检验检疫、出口报关等,这就加大了出口企业的运营成本,所以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

南方日报:针对上述实际情况,您对新兴下一步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建议?

周春山:我的建议就是“发挥优势,克服不足,开创新的增长点”。

发挥优势,就是现有的优势要继续保持。第一是鼓励、扶持现有企业加快发展,引导企业走多样化经营道路,提高档次,打响品牌,延伸产业链。第二要继续发挥旅游、文化、生态环境的优势,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消费,扩大影响力。同时,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投资力度。

克服不足,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在交通状况完全改善前,提前做好整体规划,谋划好整个区域该怎么做、如何做。同时,改善服务环境,办事程序、城镇面貌等因素对招商引资的影响也很大。

此外,可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有选择性地培育信息化应用、文化产业等非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特别是文化产业,要依托六祖文化,拓宽盘活“广东禅文化创意产业园”。

谈产业升级:形成区域品牌效应

南方日报: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中引进了一些项目,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压力,这不仅仅是新兴县面临的问题,其它城市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都会遇到。对于新兴县来讲,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

周春山:一个区域的产业必须一步步走,先从容易招商引资、容易带动税收收入和解决劳动就业的产业入手。对于一些低端产业的引进,主要是避免环境污染问题,必须要统一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设施。同时要充分利用好省对产业转移的扶持政策,完善工业园区环保设施建设,促进地方经济科学发展。

南方日报:目前,新兴县引进了一个红木家具产业,浙江红木家具商会看中了新兴县的禅宗文化品牌,希望借助“六祖文化”把红木家具产业做大做强。红木家具产业是个“两头在外”的产业结构(原材料产地及终端销售以外地为主),对这种招商引资项目,您有些什么建议?

周春山:“两头在外”产业结构是一个很好的经济想法,这种做法主要是和本地的文化、劳动力资源结合,形成生产上的优势,如省内一些药材批发市场和新兴当地的不锈钢餐厨具,这是一种好的经营理念,但品牌很重要,打响知名度、形成区域品牌效应是企业和地方政府的首要任务。

南方日报:新兴县不锈钢餐厨具产品主要以出口为主,现在一些企业希望开拓国内市场,但感觉在国内市场有点“水土不服”,市场的接受程度跟不上,您如何看待这个情况?

周春山:价格偏高是一个重要因素。首先,欧美市场的消费力比中国市场的消费力相对要高;第二,这些主要针对欧美市场的企业,它们长时间在国外发展,品牌在国外已经树立起来了,但对于国内市场可能还是一片空白,知名度不高,要重新树立品牌,企业就会感觉“水土不服”了。

谈城镇化建设:做好扩容提质,动力需要继续加强

南方日报:目前,全国各地都在热议城镇化建设,人们普遍认为,扩容提质和城镇化建设将带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您觉得对于新兴县来讲,有什么样的机会?如何利用好这个机会?

周春山: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发展遇到了一些问题,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开始,我国经济受到了重大波及。目前,“三驾马车”中出口的“马车”跑得慢了,那么,投资、消费这“两驾马车”就要拉动起来。从1997年的金融危机,全国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加大大学生就业,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加快高速公路、高铁项目等建设,都是希望通过这些建设来刺激经济增长。扩容提质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提出来的。

那么,以什么来扩大内需?那就是城镇化。我国城镇化水平刚达到50%,就是说全国只有50%的人生活在城镇里。与欧美等发达国家80%的城镇化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可以说,我国的城镇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扩容提质的概念就是扩大容量、提升质量。扩容提质,一方面可以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需要经济作为后盾。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城镇化反过来促进工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是一个循环,工业化是动力,如果工业化程度不高,那么城镇化的发展就会很慢。如果依靠城镇化来发展工业化,也会很慢。对于新兴来讲,我感觉城镇化的动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就扩容提质的“扩容”来讲,我觉到新兴县应该把它放在工业化发展、大项目建设上来,接下来的城镇化就能自然而然的发展起来。同时,新兴县要做好“提质”这一文章,如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城市面貌建设,促进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均等化,推进环境保护等,要避免经济还没发展起来,就把环境破坏了,把房价物价抬高了,如果这些成本高了,跟珠三角地区比较就没什么成本优势可言了。

南方日报:新兴县内很多镇都被划分到生态发展区,如您所说,要做城镇化,必须要有工业化来推动,但当地又要保护生态环境资源,这是否矛盾?

周春山:并不矛盾。新兴县把整个区域划分成优先发展区、重点发展区、生态发展区,除了生态发展区,还有优先发展区和重点发展区。这功能区划分可以把工业集中起来,让适合发展工业的地区发展工业。如果工业化遍地开花只会造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效率低下,相对成本会更高。

新兴以全县作为一体单位,而不是把一个镇作为一体单位,该保护的地区要保护,该发展的地区要发展。这就要依靠财政转移支付来支持生态发展区的运作,包括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等各个方面,以保证全县各镇各部门的健康运转。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