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国际商学院的学子们,利用“五一”假期连续一周开展“关爱马路天使”公益活动,向工作在一线的环卫工人们发放凉茶、药品,还请医生为环卫工人义诊。(5月6日《珠江晚报》)可以说,这是中大国际商学院的大胆尝试,这不仅是重要的实践课程,也是培养年轻一代尊重别人、尊重劳动的很好方式。目前,毕业生特别是大学毕业生择业“挑胖拣瘦”,大家都追求高工资、轻松的工作,那些辛苦工作几乎少有人问津。在就业方面,似乎都形成了怕苦怕累的不良风气。
如果仅仅在课程上给学生讲授如何尊重劳动,也许学生也只能当作耳边风,过后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很多事情,没有到现场实践,是不能有深刻体会的。此次,中大学子利用劳动节为环卫工人们送凉茶、糖水、风油精等解暑物品和药物,一方面符合节日主题;另一方面,对于促进学生思想品德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为此,高校应考虑设置“尊重劳动”课程,作为学生必修的一项实践课程。由学生社团组织到社会上进行一定量的实践活动,并撰写实践心得或报告。经考核合格后方可获取学分。这比起前段时间珠海某高校以学生献血计学分的做法来得更真实一些。
目前,随着娇生惯养的一代出现,学生素质教育显得非常紧迫。在抓好技能、理论学习的同时,不应忽略了一些社会实践课程。如果把这项课程做大一些,还可以让学生体会环卫工人的生活,或体验底层百姓的生活,让他们体验劳动的滋味,从而培养他们的热爱劳动的热情,以及尊重劳动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