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南方日报】汶川地震广东省青年志愿者医疗队队长兰平:收获感激比数钱更温暖

稿件来源:南方日报2013-04-24第A10版 作者:赵琦玉 雷雨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3-04-24 阅读量:

得知雅安地震那一刻,5年前“汶川地震”的点滴画面又回到“广东省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院长兰平眼前。

当年作为广东省青年志愿者医疗队队长,兰平和30人的团队挺进重灾区,送去及时而专业的治疗服务。这一次,在杭州出差的兰平立刻将地震消息用微信传给常务副院长,让医院做好准备。让兰平欣喜的是,“根本就不要动员。我们外部系统的100多个专家,当天就有80多人报名”。

虽然最后整装的队伍没有出发,但是兰平还是从许多细节中感受到了从汶川地震到雅安地震这5年中灾区志愿服务的显著变化:有计划的、科学的救援观念正在深入人心。

“当年我们团队在计划这一块做得非常好。在团省委的组织下,无论是后勤保障、人员搭配还是药物准备,都安排得有条不紊,这也直接确保了抢救收获最好效果。”兰平回忆,当时每天出发前队员都会先沟通确定救治计划并互相打气,晚上回来后再进行二次交流。队员之间的思想沟通也给了长期浸濡在灾难氛围中的医生们一个很好的宣泄途径。

“灾难面前,志愿者需要热情,更需要科学和秩序。”兰平一直强调志愿工作中容易被忽视的理性那一面。从雅安地震发生后的救援措施和舆论反应来看,兰平惊喜地发现,“理性”的东西越来越多。

“很多人都在微信平台上讨论、转发自救知识,以前很少人在乎这些,现在不少非医务人员已经掌握了扎绷带、消毒等基本技能。”在兰平看来,在专业志愿力量抵达前,如何“自救”、躲避二次伤害显得尤其关键。

除了亲身投入到志愿服务中,兰平现在还担任广东省医院协会医学志愿者与社会工作协会主任委员,他希望,自己的经验能够调动、集聚更多的志愿力量,发挥更大的化学作用。

2011年,提出“现在医患关系紧张,需要加强沟通和服务,欢迎社会人士到医院参与志愿服务”的兰平在医院首次设立了有建制的长效部门——志愿者服务部。在2个专业人员的培训下,已经有150多个登记在册的志愿者加入,其中最年长的婆婆90多岁。

“医院太繁忙,导致很多病人觉得医院很冷漠。志愿者能够为患者提供沟通交流的渠道和精神上的引导,化解彼此的‘戾气’。”兰平相信,这个在国外医院很重要的部门也会慢慢改变在中国的“非主流”地位,最终在全国所有的医院落户。

“到了某个年龄,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除了名誉地位金钱,人更希望回馈社会,在施与的过程中寻得安慰。”兰平笑说:“收获别人发自内心的感激和感动,比数钱更温暖。”但是兰平也强调,公众不应该奢求社会志愿服务“一口吃成一个胖子”,无论是对志愿者还是整个志愿体制,都要有足够的耐心。

“我们总说现在年轻医生更浮躁,这并不奇怪。当收入不能满足需求时,收入必然会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这时,社会怎么去引导年轻人,怎么去传递正能量就显得尤其重要。如果你经常表扬他(她),他(她)就会越来越善良。”兰平说,自己的团队鼓励进步和奉献,所以团队里的年轻人有闯劲。“社会就像一个放大了很多倍的团队。”要让专业的志愿者队伍强大起来,兰平认为根本之道是建立一套合理的社会制度,通过制度去鼓励志愿者。在海外留学多年的兰平很早前就观察到,国外针对志愿者设计了许多激励措施,比如在很多升学场合志愿者经历是学生的“低配”、捐款人可以减免税费等。

“相比思想教育,我更相信制度,好制度会培养善良的人。”兰平说。

【链接】

全省注册志愿者人数突破580万一直以来,广东共青团积极投身突发事件和重大赛事志愿服务。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们迅速组建广东青年志愿者抗震救灾医疗服务队,为7300多名灾区群众和救灾部队官兵治病疗伤,募集2200万元支援资金;2010年玉树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组织医疗志愿者服务队奔赴灾区,救治伤病员1300多人次,心理辅导200多人次,为灾区募集860万元善款;广州亚运亚残运和深圳大运会期间,200多万名志愿者激情奉献,成为南粤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截至目前,全省注册志愿者人数突破580万,参与志愿服务人次超过2800万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10亿小时。

团省委另一个重拳志愿项目“健康直通车”从2005年开始,连续八年走进西藏,连续六年服务新疆,免费义诊45368人次,实施手术超过400例,向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免费赠送药物及各种医疗设备价值810多万元,捐建了希望小学、图书馆、卫生室、希望家园和医务室等场所。

2011年6月,联合省卫生厅、广药集团等单位启动“幸福广东·健康同行”广东青年医疗卫生志愿者扶贫济困健康直通车行动,利用三年时间在全省组织千支志愿服务队伍,动员万名青年医疗志愿者,为3409条贫困村的66万贫困户义诊体检、普及健康知识、结对帮扶农村卫生站,筹集价值4000万元的药品为66万贫困户配置健康药包。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