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广州日报】城管执法:用“刚”用“柔”搔破头

稿件来源:广州日报2013-03-20第A13版 作者:林静 方晴 武威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3-03-20 阅读量:

3月17日下午,天河区车陂东圃大马路,城管辅助队员苏家权被卖菠萝的小贩连砍七刀一时成为城中热事。这一次在网络上,对被砍伤的城管持同情态度的网友达到三成以上。

城市市容整治难题凸显,解决这一难题到底是堵还是疏?昨天,记者再次走访了车陂街道办事处了解到,车陂街曾设临时流动摊贩疏导点,然而由于位置不佳小贩不愿去。而专家和网友也纷纷就这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网友:对摊贩意见两极化

昨日在网络上,记者抽取200条网友言论样本统计,发现32.5%对被砍城管持同情态度,27%持中立态度,40.5%的网友认为小贩情有可原。

对此,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的陈那波副教授表示,在城管执法的过程中,城管秉持的是取缔违法行为的“程序正义”,小商贩追求的是获取生活来源的“底层正义”,投诉商贩的市民维护的是自己生活的“权利正义”。在微博上,更多的是看到围观者警惕强势、保护弱势的“社会正义”。每种态度其实都可以理解。

曾受到过小商贩占道、噪音打扰的网友,往往坚决站在城管方面;而一些与小商贩接触不多的网友则对小商贩持同情态度。

有相当部分的网友发表了自己对事件的分析、对城贩间矛盾与城市管理的反思,并提出“对生命的尊重”的议题。作为研究者,陈副教授支持更趋理性的社会舆论。他还认为,还原事情的真相是最重要的。

官方说法:堵也难 疏也不易

车陂街城管科姚启铭介绍说,之前在节假日期间,车陂街曾建立临时的流动摊贩疏导点,在黄村的马路对面就有一个,可是,小贩们并不愿意到那里去经营。

原来,黄村的疏导点位置不佳,人流量少,生意不好做,所以小贩们宁愿选择在东圃大马路的人行道或者大马路上做走鬼,也不愿意去流动摊贩疏导点去经营。

姚启铭说,目前,车陂街已经在东圃大马路的汇友苑的一块空地上准备建立流动摊贩疏导点。现在工作人员正在根据程序开展问卷调查,因为居民和商铺有不同意见。关于流动摊贩疏导点的准入制度,管理方正在设计方案,街道也正在研究,管理机制也在制定当中。

“堵,就会出现暴力抗法的事情;疏,可能会影响到周边商铺的生意,难以保护合法经营。其实,堵和疏都挺难。”昨天,天河区车陂街党工委副书记杨建新这样告诉记者,建立流动摊贩疏导点是城管委的新思路,但既要考虑到居民的感受,又要征求摊贩的意见,太偏远他们是不愿意去的。

杨建新说,另一方面,他们还担心,小贩之间消息十分灵通,同区域的或者同村的知道建立疏导点后,可能会蜂拥而至,到时在疏导点设计50档甚至100档可能都满足不了,新的问题又会出。

他山之石

纽约:流动商贩成城市风景

“在纽约,街头流动小吃甚至成为了一道特别的城市名片。”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的叶林副教授认为,治理流动商贩,要为他们寻找合法、合情、合理的经营方式。在“堵”的方面,需要厘清城管职能、明晰执法规则;对待商贩更要“疏”,分门别类设立定点区域。“规划得好,流动商贩也可以成为城市风景。”

新加坡:持枪保安取缔非法小贩

新加坡国家环境局下设小贩署,小贩署的稽查队每四人一组,配备一名持枪保安负责对非法小贩的取缔工作。但取缔过程中,稽查员与小摊贩的交谈都是轻声细语的。

网友建言:由当地居民来决定 小贩摆摊地段时段

“肖永皓”:以街道为单位,由居民代表作决议,划定区域内适宜供小贩摆卖的地段时段及所售物品,街道城管列席记录并执行。

“season168”:武汉柔性执法收效甚微,新加坡模式带枪执法又过于暴力。应该采用香港模式,发放临时牌照,控制走鬼规模。

“2011骏骏B”:猫抓老鼠的方式根本不可行,只有建立经营平台,让他们有一个共存的空间才能和谐。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