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 文化视点
如果你觉得过年没意思,那是因为你没去过茂名。
在这里,过年不一定热闹,但做年例的时候一定非常热闹。从农历正月到二月,你来到茂名,几乎每天都能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经久不息的鞭炮、五彩缤纷的焰火、各种各样的巡游表演和祭祀,而全村几百桌饭同时开席的盛况更是让你吃惊!这个名为“年例”的风俗覆盖粤西茂名、湛江近千万人口。
去年,茂名年例被正式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面对炫富性的攀比、传承的断层,如何对它进行保护,现在成了许多文化工作者的难题。
■ 专家观点
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叶春生:只要还有人办 文化就会活着
叶春生认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应指望政府投资拨款。很多地方政府申报非遗就是为了要钱,这是弄错了工作的方向。
“拿钱把文化搞好了不算本事,没钱办好了才算本事。”他说,保护年例这样的民俗节日,政府应该主要从事倡议工作,引导当地利用自身资源搞好文化。此外,年例确实找不出某个合适的传承人,但没有必要纠缠这个问题。保护年例不应是研究后束之高阁,应进行“活态化”保护。让年例在民间发挥活力,鼓励帮助它越办越兴盛。只要年例还有人办,这种文化就依然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