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否想过,“奸”为什么是女子旁?“嫉妒”为什么都是女字旁?为什么要说“英雄”而非“英雌”?中山大学中文系的柯倩婷老师设计了一套被“肢解”的文字印章,试图改变汉字词语的“性别”,引发人们对女性权益的思考。
柯倩婷在中大性别教育论坛的活动室里向记者展示了自己的作品。木刻印章共有31个:被拆分出来的女字旁、被孤单落下的偏旁、和柯倩婷自己创作的“男”字旁。任参与者自由组合印章,可创造出数百个新字。但最为有趣的是,这些重新组合的字有了不同的“性别”,而意义也随着参与者的思考而有所改变。
柯倩婷曾给学生亲自印了一个字,将“贪婪”的“婪”字改成了“男”字底,一时间许多同学都认不出,也想不起原来的那个字,当她将原本女字底的“婪”字展现出来时,同学们才恍然大悟。“贪婪、嫉妒,都是人性,不分男女,但为什么偏偏都是女字旁的呢?为什么不能用单人旁?”柯老师针对文字中的性别歧视,提出了许多疑问。她想通过这种简单的造字游戏,让人思考一些根深蒂固、先入为主的思维惯性,例如说到英雄,人们多想到的是男士,而会用“女”字做前缀放在“英雄”前面来突出性别,“那为什么不能说男英雌呢?”身穿长裙、长发飘逸的柯倩婷老师,低声温婉,言语中却隐隐透着对女性权益的重视。“我并非想改变汉字的规则,只是想引发思考。例如,婚嫁,都是女字旁,很多人认为,女生一定要嫁了人,才能有个家,才能幸福,但其实并不一定。”柯倩婷认为,社会上的这些观念对现代女性造成了束缚。
除了这套造字印章外,柯老师与参与性别教育论坛的学生还有其他更多关于女性权益的创意装置作品,她希望,这些作品在稍后能在校内进行展出,引发人们对女性权益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