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羊城晚报】温柔法医周亚萍:给生命一个说法

稿件来源:羊城晚报2013-03-15第B06版 作者:王普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3-03-15 阅读量:

周亚萍留着一头短发,娃娃脸,身材微胖,说话时略显腼腆。很难想象,这竟是一位有着10年从业经验的女法医。

“自我介绍时,我一般不说我是法医,只说是警察,不想吓到别人。”她说。

采访过程中,面对记者的种种惊讶和疑问,周亚萍都报以微笑,笑容中略带歉意,继而是不厌其烦的解答——从业10年,对这些她早已习惯。

“那么你对尸体是不是也习惯了?”

“不习惯,但能适应,”她说,“习惯意味着麻木,是悲哀的,但你仍要适应,因为你有责任。”

1. 全班唯一将法医作为第一志愿的人

1998年夏天,周亚萍被中山大学法医系录取时,是全班30名同学中唯一一个将法医作为第一志愿的人。5年以后,当同学们纷纷离开自己所学专业时,她欣然选择到公安局担任法医。这份执着,周亚萍归因为兴趣:“我一直都很想做法医,有机会当然不能错过。”

现在,周亚萍是水上分局5名法医中唯一一名到现场勘查的女法医。她的任务是通过检验解剖尸体,确定水上尸体的死因是他杀、自杀,还是意外,并协助查找未知名尸体的尸源。但水中的尸体由于流动性大、腐败程度高,能够提供的线索十分有限,是医学中公认的难点。

另一方面,广州河网密布,气候炎热,人们多有亲水的习惯,因下河游泳不慎溺亡的不在少数。据周亚萍介绍,仅去年一年就有167人落水,平均每3天就有一人溺亡。

2. 许多久侦未破的案件,都在她的手术刀下得到解决

高难度的工作和频繁的任务没有难住周亚萍。在参与工作的10年中,她累计检验尸体超过500具,提取各类物证2000余份,检验高度腐败DNA检材1560多份,结果清晰,未出现任何失误。许多久侦未破的案件,如花都区2000年强奸幼女案、惠阳市2005年强奸案等,都在周亚萍的手术刀下得到解决。

为此,她曾获得“广东省优秀人民警察”、“广州市百名人民满意基层政法干警”等称号。谈到这些荣誉,周亚萍感到有点“小惶恐”,“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而已。”她笑着说。

3. 为了不影响家人,每次办案回来,她都要先在单位洗个澡

有时候,周亚萍很讨厌电话铃声,甚至一听到电话铃响,就“寒毛直竖”——这往往意味着又有一具尸体在等着她。她要到案发地点进行考察,再把尸体运回位于二沙岛的派出所解剖。

在实验室里,你很难发现哪个是周亚萍,她穿着白色无纺布防护服,戴着双层手套和被她称为“猪嘴”的呼吸过滤器,像“非典”时的医护人员一样全副武装。但即使是全密封的防护服,仍不能阻挡腐尸的恶臭全面侵入:头发,衣领,背包……到处都残留着浓烈的臭味。周亚萍说,她脱发比较严重,但不知是不是长期受这种气味影响的原因。

为了不影响家人,每次办案回来,她都要先在单位洗个澡,用大量沐浴露反复冲洗,确保没有残余气味再回家。

今年3岁的女儿仍不知法医为何物,她只知道妈妈是个警察。“等她长大了再告诉她吧,她一定能理解妈妈。”周亚萍说。

4.我也许不能把死者的生命带回来,但家属想要一个说法,应该满足他们。”

从警10年,周亚萍已经记不清自己目睹过多少生命的逝去,听到过多少与亲人永诀的痛哭,这却让她更看清自己工作的意义。“我也许不能把死者的生命带回来,但家属想要一个说法,应该满足他们。”

2006年3月,来广州打工的福建青年陈某,因感情问题投江自尽。伤心欲绝的父母提出无论如何要见上儿子最后一面。可是陈的尸体在水中浸泡已达四天之久,面目完全变形。为了不使老人再受打击,周亚萍与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协商,安排运送陈某尸体的车从接待室的窗外经过,让陈的父母隔窗而望,见到了陈的最后一面,并帮助陈的父母办理完在殡仪馆所有手续才离开。

在另一起案件中,一位沙场女工不慎落水。尸体打捞起来时,在场的人都纷纷躲开,只有周亚萍留下来,与死者的丈夫一起为她最后一次更衣。

在周亚萍看来,工作最初的新鲜感已转化为一种责任。

“你有没有害怕过?”

“有。”她认真地说。但朋友的一句话,给她很大安慰。每当她情绪低落,或是对工作感到倦怠时,她便用这句话鼓励自己。“这是件积德行善的事。”朋友告诉她。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