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新快报】除了传统眼学鉴定,科技鉴定靠不靠谱?

稿件来源:新快报2013-03-17第A24版 作者:赵旭虹 张莉岚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3-03-18 阅读量:

真假鉴定是古玩收藏的核心,传统眼学鉴定仍然是主要的手段,但其存在相对性和局限性。近年来,科技手段也不断运用在文物界、收藏界的鉴定上。

为了了解技术手段在陶瓷鉴定方面使用的情况,记者特别采访了广东省文物鉴定站鉴定三科科长鲁方和中大社会学与人类学院朱铁权副教授,他们就目前使用较多的热释光测年法和X射线荧光光谱法进行介绍,但两位专家学者强调,目前的科技鉴定仍然是传统眼学鉴定的辅助手段。

热释光技术

广东省文物鉴定站三科科长:热释光有局限,可辨真伪不宜断代

鲁方介绍说,热释光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兴起的一项考古、地 质测年技术,是科技考古方面的一个很重要的技术手段。其原理是一些矿物晶体在受到环境辐射作用后积蓄起来的能量,在加热过程中以光的形式重新释放出来。

优点:直接测年,对热释光信号好的标本可以有一个明确的判断;技术比较成熟,测试准确度比较高,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缺点:一、需要取样,对器物有一定的损伤;二、有一定的测年误差;三、对热释光信号不好的标本无法得出结论。

据了解,古陶瓷的科技检测方法有很多种,但比较成熟的为“元素成分分析”和“热释光分析”两类,其中的热释光检测方法是目前较有成效并己进入商业运作的科学鉴定方法。

记者从广东省文物鉴定站(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广东管理处)了解到,该鉴定站从2006年开始对外开展“热释光测年服务”,不少陶瓷收藏者甚至寄希望于这个服务来为自己的藏品定性。这个仪器采用的是什么原理呢?目前可为哪些文物提供服务?广东省文物鉴定站鉴定三科科长鲁方为记者一一释疑。

据鲁方介绍,2006年起,广东省文物鉴定站正式对外开展热释光测年服务,主要针对文博系统、海关、公安及民间收藏者进行。到目前为止,经这台热释光仪器检测的古陶瓷就有数百件,标本几乎涵盖新石器时代至现代的各个历史时期。

鲁方强调,热释光测年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辅助手段,对目鉴有争议的陶瓷器能多提供一种参考依据。但热释光技术也有其局限性,取样是热释光技术的一大问题;由于存在一定的误差,主要用于辨真伪,不宜用于断代,例如判断是元末还是明初、是永乐或宣德,热释光是很难做到的;热释光信号强的误差较少,热释光信号太弱则不能得出结论;200年以内的陶瓷器测年误差很大。

X射线荧光光谱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院副教授:这种技术的文物数据库还在建设中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是材料成分分析的一种常用仪器,它既保留了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优点,又有电子探针微区分析功能,非常适合考古样品的成分分析。

优点:测试的精确度比较高,属于无损鉴定,因此适用范围相对广泛。

缺点:文物年代与窑口等信息的确定,需要庞大的数据库的支持。

传统的凭借鉴定者“眼学”的能力来鉴定真伪的方法,正面临着高科技造假的挑战。而科学鉴定是否能跟上高科技造假的速度,识别各种新型的造假手段呢?记者专门采访了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科技考古实验室的朱铁权副教授。朱铁权副教授介绍说,中大实验室拥有目前国内仅少数单位具备的一种新式的高科技鉴定仪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

据朱老师介绍,目前,该仪器已经测试了上千件文物标本(包括国内外考古现场发掘以及著名博物馆库藏的标本),基于分析结果,朱老师已对岭南地区不同时期的古陶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性,包括广州西村窑工艺与产地对比研究、清代广彩工艺研究及其科技鉴定、南汉官窑窑址论证、南海一号出水文物保护研究等。

朱老师说,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器价格昂贵,售价从60万元到170万元不等,现在仅有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国家文化遗产研究院、首都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中山大学等单位有此仪器。

朱老师强调: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检测的文物数据库目前还处于建立与完善的阶段,还尚未进行市场化的文物科技鉴定,但这一实验手段已在考古学研究中发挥了巨大的优势,并且还有着不可低估的潜力。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