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广州日报】中国首位报人墓沉埋中大草坪下

稿件来源:广州日报2013-02-21第A13版 作者:徐静 编辑:蔡珊珊 发布日期:2013-02-22 阅读量:

“中大小礼堂前的大草坪,为什么到了旗杆凭空变高了呢?原来大有玄机,底下是曾经的岭南双坟:梁发墓和钟荣光墓。”中山大学校友严茂胜的微博,引来人们对康乐园的新关注。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焕文教授确认属实。墓冢确实就在南校区中区草坪旗杆基座之下,但墓冢中的骸骨去向不明。严茂胜建议,可考虑复原原墓或立碑纪念,以告后人,获得不少学生和校友的支持。

最近,网友@严茂胜发微博称,小礼堂前的大草坪,为什么到了旗杆凭空变高了呢?原来大有玄机,底下是曾经的岭南双坟:梁发墓和钟荣光墓。严茂胜是中山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写文章关心学校发展,他在校期间颇有名气。

大草坪曾有“岭南双坟

真有这事?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焕文教授确认属实。他回忆说,2005年他在与中大人类学系教授商志香覃(已故)的一次交谈中,偶然聊到“岭南双坟”的地点和去向。商先生告之,墓冢确实就在南校区中区草坪旗杆基座之下,但墓冢中的骸骨去向不明。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有红卫兵曾对“双坟”进行挖掘破坏。“当时过往的教授均敢怒不敢言,大多不敢围观,因此是否有人收殓过墓冢中的骨骼和陪葬物,至今仍无人知晓。”

坟墓在哪里,还要从老照片中找线索。在网友提供的图片中,梁发墓被四条白色理石柱围绕,石柱间用铁链连接,墓碑平放。在另外一张远景图片中,在中大小礼堂从南往北望,梁发墓就在大草坪的中轴线上,东北方向为马丁堂。据另一网友提供的资料,“岭南双坟”的位置应在该校区小礼堂对面大草坪的旗杆附近。

梁发墓碑安放在图书馆内

坟墓被破坏,墓碑是否还在?根据商志香覃提供的线索,程焕文找回了失落已久的梁发墓碑。他说,大概在上世纪80年代前,梁发先生的墓碑曾一度成为学校历史系楼前排水沟的盖板,是学校历史系的一位老师发现后,用人力车拉到老房子里的。从2005年至今,梁发先生的墓碑一直在中大图书馆一楼展览大厅。

墓碑还能告诉我们坟墓大致位置,“此乃大礼堂讲坛地点”。不过程焕文也强调,草坪之所以向北延伸到旗杆和孙中山铜像时突然出现接近一米高度的斜坡,然后是“高原”,是因为那里原来就是露天广场的讲台,请各位不要想当然地认为那里是坟堆。

遗憾的是,钟荣光先生的墓碑去向仍是一个谜。

校友建议复原或立碑纪念

对校友严茂胜来说,中山大学可考虑复原“岭南双坟”。“海内外学府常有故居、名墓,且梁发墓、钟荣光墓本已在此,二人在中西交流史、教育史卓有声望。复原原墓或者立碑纪念,以正视听,以告后人。”

程焕文说,钟荣光校长将平生献给学术和学校,离世后躯体也献给学校,与学校融为一体,他也认为可以考虑复原双坟,这是尊重历史的体现。

钟荣光:将岭大收回

钟荣光(1866-1942),字惺可,广东中山人,岭南大学首任华人校长。在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老师刘根勤看来,钟荣光对岭南大学最大的贡献当数两端:一是1908年~1917年间的筹款,他周游全球,向爱国华侨和国内各界集资办学,使岭大成为国内社会办学的先驱;再就是1927年1月,经过钟荣光和爱国师生的奋斗,将岭大从美国教会势力手中收回。

在钟荣光的一手操持下,岭南大学扩展为拥有商学院、农学院、工学院、医学院等现代学科设置和学术精神的综合性大学。在民国时期的中国教育界,甚至流传着“北有蔡元培,南有钟荣光”这句话。

《钟荣光先生传》中透露,钟荣光生前曾有遗愿,要求死后葬于梁发坟墓之旁。1947年1月7日,钟荣光的灵柩由香港专程迎返广州,安葬于岭南大学怀士园内,遵其遗愿,与梁发坟墓结伴为邻。

梁发:中国近代首位报人

梁发(1789年—1855年),1789年生于广东肇庆府高明县三洲圩西梁村(今佛山市高明区荷城西梁村)。后跟随英国基督教传教士马礼逊、米怜创办传教刊物,学习基督教。

1815年,梁发跟随米怜到马六甲传教,协助米怜创办中文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出版。在此之间,史料中未有关于公开发行的华文新闻报纸的任何记载,所以,《察世俗每月统计传》被认为是中国报业之首。

由于《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的所有文章都没有署名,无从知道每篇文章的作者,在马来西亚官方出版的《华人志》中,梁发被视为第一位“华人记者”。《中国新闻学之最》认为,他是中国正式参与近代化报刊出版工作的第一人。

梁发还曾编写了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劝世良言》一书。这本书后来对洪秀全的太平天国有很大的影响。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