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南方日报】首届广东大学生社团节开幕 粤大学生公益社团受热捧

稿件来源:南方日报2013-01-01 04版 作者:雷雨 编辑:黄爱成 发布日期:2013-01-04 阅读量:

前日,第四期“亲青创意沙面街”广东青年文化创意市集暨首届广东大学生社团节开幕式在广州市荔湾区沙面大街举行,该活动由团省委、省学联主办,广东27所高校的90多个品牌社团参与,吸引了千余名市民到场参观。

笔者在现场发现,公益型大学生社团尤其受捧,有两个来自中山大学的学生社团还在全国率先“吃螃蟹”,成功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实现了大学生社团的华丽“转型”。这折射出广东校园的公益服务性社团已从过去的“小打小闹”逐渐走向专业化。

活动现场

公益社团影响力日渐提升

简单的装饰,精美的小物件……人来人往中,中山大学有爱慈善商店人气很“旺”,市民纷纷拿来闲置物品到这里交易,所得资金专门用来支持公益项目。有爱慈善负责人梁媛告诉笔者,尽管运作的时间还很短,公益已经成为她的生活方式。

作为中山大学南校区“有爱青年创新公益实践中心”的实体店,有爱慈善商店于今年9月份成功注册民办非企业,“一不小心”还实现了两个全国“第一”:中国第一家校园慈善商店,中国第一家拿到“民非”登记证书的校园慈善公益机构。

正是在公益中,很多被贴上“自我”、“缺乏社会责任感”标签的90后感到心灵的触动。

广州中医药大学生命缘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人李琳说,协会一直坚持“并不为志愿者的名号而加入志愿者”。一次去阳江的支教经历,让李琳至今“想起来就掉眼泪”。当她离开阳江一所农民工子女小学时,一小孩追着车喊着:“老师,我绝对不会做坏人的。”这让她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服务人,感染人”六个字真正的内涵和意义--传承人与人之间的淳朴和善良。

调研报告

高校社团面临转型升级压力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学生社团为主要形式的高校学生自治组织发展迅猛,校园影响力逐步提升。

省学联去年10月所做一份调研报告显示,我省高校学生社团发展迅猛,社团组织数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纷纷自觉投入到各种社团活动之中。据不完全统计,全省85所高校共有校级学生社团3985个,参加社团学生总数约43.5万多人,占大学生总数的1/3。

这其中,公益社团发展最为迅猛。在全省340个骨干学生社团中,公益社团已达39个,占11%,成为一支发轫于大学校园的不可忽视的公益新力量。

不过,笔者调查发现,随着广东大学生纷纷走出校园、深入社区、走向社会,在融入社会的同时奉献自己的才能,广东高校学生社团亦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其中资金场地、专业指导、项目运作等更是成为制约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除了志愿服务广交会上签约的社会资金,我们平常的经费就只能靠打比赛赚奖金。”“蓝信封”负责人冯亚臣至今记得一个辛酸的故事:一位通讯大使要将一本厚厚的教辅资料寄给山区小朋友,无奈没有足够的邮费,只能每次撕几十页塞在信封里,过了一学期,教辅书还没寄完。

省学联有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学生社团之间存在明显差距,某些社团规模大、影响力广、社团内部的领导架构与基本设施较完善,而一些社团由于管理不精、宣传力度不强、经费不足、发展思想难以继承等原因,规模相对较小、举办活动较少、影响力较弱。

主办方

将培育孵化省级品牌社团

团省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首届广东大学生社团节将从今年1月至3月,分三个阶段分别组织动员全省大学生社团结合自身特色,开展学习提升、社会服务、活动展示等系列主题活动。

在接下来的每一届社团节中,主办方将从全省高校学生社团中评选出省级品牌社团20个、省级最具活力社团品牌项目20个、省级最具发展潜力社团20个,与创业孵化示范园区、枢纽型社会组织培育中心、公益项目广交会和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等组织机构对接,进行培育孵化,将其培养发展成具有承接公共服务的社团组织。

团省委书记曾颖如表示,在大学生社团节的基础上,我省还将推动成立广东大学生社团联合会,构建高校共青团枢纽型组织,为学生社团的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空间。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