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的重大转型之中,如何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是我国转型时期的重大挑战。正如省委书记汪洋在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所说的,政府与社会关系是事关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这一全局的重大关系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首先对政府和社会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角色与作用进行清楚的定位,把政府做小、做强,把社会做大、做好。其次是建立起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达至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共治。
政府的主要角色是在社会领域,最主要的职能是通过制定和实施社会政策,增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团结融合
要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首先要对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和作用有清楚定位。众所周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全面介入社会及经济活动,包揽经济和社会事务,在这种格局下,政府权力空前膨胀,社会力量和社会组织全面萎缩,政府完全感受不到来自社会的压力,甚至可以说没有社会的存在。这样的政府与社会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但导致了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失衡,严重窒息了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不利于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发展市场经济,政府不断尝试转变职能,调整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但是“大政府、小社会”的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政府越位、缺位的现象比比皆是。造成这个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对自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角色缺乏清晰认识,不知道政府究竟应该干什么。
发达市场经济体的经验告诉我们,市场经济社会的政府不是全能的,它不能垄断经济活动,也不能包揽社会事务。政府的主要角色不是在经济领域,不是参与市场活动,不是参与财富创造,而是在社会领域,是在社会群体中合理分配市场创造的财富,让所有社会群体都能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干预社会风险与危机,满足社会需要,提升公众福祉。简言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最主要的职能是通过制定和实施社会政策,减少市场力量为人民带来的负面后果,增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社会团结和社会融合。
政府要放弃“大有为”的观念,“还权于民”、“还政于社”,构建“小政府”、“强政府”
现代市场经济面临着复杂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发展中的中国市场经济更是如此。当下的中国,不仅面对诸如失业、贫困、人口老化、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各国共同面临的社会问题,而且还存在诸如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不公、征地拆迁、官员腐败等突出问题。面对上述突出的问题以及人民多样化的需要,仅靠政府履行社会职能“心有余而力不足”,“政府失灵”不可避免。西方市场经济的成功经验表明,要应对复杂的社会问题和多样化的社会需要,政府必须不断转变职能,向社会放权,改变原来“大政府、小社会”的关系格局,把一些自己不想做、不能做或做不好的事情,交给社会去做,构建“小政府、大社会”的新格局。
为此,政府必须首先改变治理理念。首先,政府要树立“还权于民”、“还政于社”的观念。政府必须认识到,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不是政府的特权,政府要牢固树立“政府搭台,社会唱戏”的思想,把自己定义为服务者。其次,政府放弃“大有为”的观念,积极缩小职能范围。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的归市场,社会的归社会。政府不可能包办一切社会事务和经济活动,只能承担提供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有限职能。缩小政府职能并不意味着削弱政府的权威和能力,而是要做到该管的管好,不该管的及时转交给社会、转交给市场。也就是说,要做“小而能”的政府,也就是“小政府”、“强政府”。再次,改变管理方法。市场经济规则要求政府的行为受法律的约束和控制。这就要求政府严格按法律程序办事,对社会的违法行为要及时给予法律制裁,保护正常的社会秩序,维护公民的平等权利。
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发展“大社会”,建设“好社会”
要做到“小政府”、“强政府”,还必须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发展“大社会”,建设“好社会”。首先,要把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打造成为枢纽型社会组织,使它们成为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重要主体。要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在这一方面,广东近年来已进行了有效的探索,降低了社会组织的登记门槛,推动了社会组织的去行政化和去垄断化。其次,要进一步增强社会组织的自治性。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社会组织不是附属于政府的准政府组织,而应该是独立于政府行政控制之外的社会主体。这些社会组织将承担起社会治理的责任,与政府既相互合作,又相互制衡。
所以政府首先必须确立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体系,也就是建立制度化的沟通、协商和互动机制,保证社会各阶层与政府的信息交流通畅;建立完善的社会流动制度,实现公民在求职、迁徙等方面的自由流动。
处于市场经济下的当今中国,构建“小政府、大社会”的关系格局,从而实现政府与社会的共同治理,是实现政府社会职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政府要不断采取措施,鼓励公民社会自治,进行社会管理创新,努力构建与社会良性互动的伙伴关系,二者通过沟通、协商与合作,共同应对新的挑战,共同治理中国的公共问题,最终达到善治的目标。
作者系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