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羊城晚报】中山六院:五年跃居国内胃肠专科医院龙头

稿件来源:羊城晚报2012-06-05第B16版 作者:夏杨 发布日期:2012-06-05 阅读量:

五年,对一家有着48年历史的医院来说,这只不过是非常短暂的时光。然而这五年,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从一家默默无闻、连年亏损的市属二甲医院,借助于成建制移交中山大学的时机,并发挥其胃肠外科的专科优势,纵身一跃迈上新台阶,创建广东省胃肠肛门医院的品牌,成为了一家以胃肠专科为特色的大型综合医院。

五年来,中山六院在著名胃肠外科专家、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组长汪建平院长的带领下,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成为国内胃肠专科医院的龙头;学术研究阔步跨越,2011年仅结直肠外科SCI论文就增至26篇,医院科研经费达2300多万元,增长近775倍;业务收入是五年前的6.73倍。

经历五年蝶变,中山六院风华正茂、青春飞扬!

而明天,在中山六院挂牌五周年之际,新医疗大楼落成,这又将是六院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1 曾经的辉煌与尴尬

中山六院的前身是员村工人医院,门诊部于1964年6月成立。当时全院职工仅有26人,病床30张。此后20年,在员村工人医院和广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间三度更名。

员村工人医院的命运起伏,和大时代中广州的变迁紧密相连。上世纪70-80年代,员村地区有50多家工厂,十几万工人,附带家属近30多万人口。再加上该区域远离市区,都是泥泞小路,交通极为不便。当时的员村工人医院在服务当地的医疗卫生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基于此,在上世纪80年代,员村工人医院的业务收入甚至达到3000多万元,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绩!

然而,随着社会变革,员村周边工厂数量锐减,到2006年仅余两三家。2009年,员村热电厂也关停了最后一台发电机组。员村随即结束“老工业区”的使命,逐步演变成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的“后沿线”。

由于周边居民数量的锐减,加之当年广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经营缺乏品牌特色,没有引入有实力的医疗人员,使得业务总量出现急剧下滑。2006年年底的数字显示,市六院诊疗人数为23万人,业务总收入4766万。2004年该院亏损345万元,2005年亏损684万元,2006年亏损1171万元,不计每年上级拨款,总亏损2200万元。

那是不堪回首的往事,很多老员工还记得,2008年年初,刚刚接手中山六院的汪建平院长在年度报告中打出了“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词,告诫全院职工:“接下来的三年将是决定我们生死存亡的关键三年!”

汪建平曾沉重地提出:“2008年6月是警戒点,如能扭亏为盈,我们就可以继续生存和发展;如果继续亏损、下滑,加之2009年后市政府的财政补贴断粮断奶后,我们将面临医院关门的危险境地!”

2 新的起点,新的征程

中山六院坐落在广州市中央商务区核心地带,毗邻天河区政府、天河公园、珠江新城,与琶洲会展中心隔江相望。紧靠科韵路、华南快速干线,临近黄埔大道和花城大道、临江大道,距地铁五号线员村站仅有80米,交通十分便利。

广州市卫生局意识到,仅靠市六院自身的努力,按其逐渐成为二级二流医院的趋势,这与周边的迅猛发展,与珠江新城地区未来CBD的定位是完全不匹配的!

这时新的转机降临了!根据市校战略合作框架,广州市政府与中山大学做出了一个当时看起来非常大胆,而今却被证明是符合医院发展要求的决定———将市六院成建制移交中山大学管理!

2007年6月6日,广东省副省长雷于蓝,省卫生厅厅长姚志彬,时任广州市政府副市长陈国,时任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书记郑德涛等领导为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揭牌。从那一刻起,中山六院开始了新的历史征程!

挂牌五年来,医院在收入、临床、科研、手术、人员构成等多个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11年住院数13183人次,较2006年增长283.6%;手术例数12276人次,较2006年增长563.9%;平均住院日为9.28天,较2006年下降了3.32天;在开放床位增加一倍的情况下,病床使用率上升39.37%。医院总资产增长4倍,实现了国有资产的快速增值!

跨入“中山系统”伊始,中山六院就启动了“外引内培”的人才战略。五年来,引进学科带头人近30人,大量聘用高学历、高素质医务人员,从海内外引进各学科人才特别是胃肠专科高端人才近百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六院的崛起也激发了老员工的上进心和自豪感,虽然工作量数倍增加,比如仅手术量一项,2006年一年不到2000例,现在是一年1万多例,且都是大手术,工作量增加了五六倍,奖金增加才不过一倍多,工作节奏快了,生活没以前舒服了,但他们无怨无悔,并且主动积极学习、进修,不断地自我提高,以跟上医院飞速发展的脚步。

3 胃肠强院,百花齐放

为增强中山六院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中大从几家附属医院集结了60多人的优势学科队伍,为其注入了全国领先的胃肠肛门专科品牌力量。医院领导班子为此提出“大专科、强综合”的建设思想,构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平台建设等学科建设大体系。

中山六院的胃肠专科特色优势于2009年获得省卫生厅认可,增挂广东省胃肠肛门医院的牌子。医院设置了国内首家盆底疾病研究中心,盆底功能评估最为齐全。炎性肠病外科诊疗中心每年收治的外科病例数在国内前列。还配备了省内最先进的消化内镜中心,食管、胃、胰、小肠、结肠等疑难复杂恶性肿瘤综合治疗效果显著。

中山六院拥有国内最高水平之一的结直肠癌会诊诊治中心。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达80%,远高于国内外平均50%的水平。对于超低位直肠癌的患者,在部分合适病例中,肿瘤距离距齿状线仅有1.5cm也成功保肛并获得长期无瘤生存。结直肠肛门外科又细分为结直肠癌、炎症性肠病、放射性肠炎、便秘、肛周良性疾病等十个亚专科,分科齐全,能提供专业诊治,专业护理,专业服务。

落户中山六院的中山大学胃肠病学研究所现为省级重点实验室,承担各类研究项目逾80多项,其科研项目荣获国家级、省级等多项嘉奖。承办的国家级中华牌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其影响力在普通外科系列杂志中排名第二。

作为专家组组长单位之一,中山六院协助卫生部完成了《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0年版)》的制订工作。牵头在广东开展“广东省医学会学术直通车暨结直肠癌诊疗规范培训”工作,进一步奠定了中山六院在全省乃至全国胃肠专科领域的龙头地位。

中山六院“胃肠专科”的品牌影响力,从患者的结构中能明显看出来。目前整个医院60%的患者来自广州市外,40%的患者来自广东省外;如果单单考量胃肠肛门专科这一块,50%以上的患者都来自省外。许多患者都是辗转千里、慕名而来的。

目前,有70%的肿瘤患者并不适合采用化疗的方式,如果能把这部分人通过检测方式分离出来,将能为患者节省费用,并减少他们的痛苦。基于此,中山六院与诺贝尔奖获得者、亚利桑那大学Lee Hartwell教授合作,共建国内第一个“结直肠癌个体化治疗研究中心”,目的就是解决这一世界医学难题。

在注重专科发展的同时,齐全的科室设置是中山六院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医院目前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14个二级学科和41个三级学科。2011年9月,广东省卫生厅同意将中山六院纳入新一轮区域卫生规划并按三级医院设置。自此,六院真正迈进了“三级医院”的行列!

中山六院在北院区设置中山医康健影像检验中心及生殖医学中心,开设生殖医学专科,仅开张一年,就成功开展1500例试管婴儿,且试管婴儿的成功率超过了50%(国内医院一般只有30-40%),平均年龄为34岁(一般为28岁)。中心还成功完成了全国首例、世界第十例的卵巢组织移植手术。

中山六院还在耳鼻喉科的基础上成立临床听力中心,开展的电子耳蜗植入手术听力重建等工作,辐射范围达东南亚地区。妇产科能开展多项高难度手术,对于妇科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有独到之处。

4 科学管理,不忘公益

“守·真”作为中山六院的院训,语出《庄子·渔父》:“谨修而身,慎守其真。”另一说则为,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其意为守护内心清明,守望院风纯正;为病患服务,为苍生解困。简言之,常怀赤子之心,保持纯真本性也。

五年来,医院传承中山医魂,一直追求真理,对患者真诚,用真情做事。充分发挥院内各级队伍的力量。作为新兴的中山大学附属医院,实施专科主任负责制,努力营造专科专家创业的无阻力平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广”。

“医者仁心”,中山六院挂牌以来,不仅追求一流的医疗技术,还强化员工的社会责任感。2010年3月,建立华南地区首个医务志愿者工作部,并担任广东省医院协会医院志愿管理委员会首届主委单位;如今注册志愿者已达209人,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心理支持服务。医院还要求每个医生在诊治中用最合理、最低廉的方案给病人看病;院内成立了扶贫救助基金,帮助一些符合条件的贫困病人。

南方雪灾、“5·12”汶川地震、银川泥石流、玉树地震等灾难发生后,中山六院都在第一时间组织抗震救灾工作,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六院的仁爱精神在灾难面前彰显出灿灿的本色。

发挥所长,积极下基层进行技术扶贫和义诊也是中山六院坚持服务社会的方式。五年来,医院发挥自身优势,组织胃肠肛门专科的专家以及内、外、妇、儿、眼科、皮肤科等多个学科专家组成的医疗队伍,奔赴花都、河源、惠州、雷州、从化、海丰、陆丰等省内多个定点帮扶单位,开展大型义诊、送医送药、技术支持、对口帮扶等活动。发放免费药品,派发健康宣传资料,受惠群众达6000多人。

5 新的五年,新的愿景

“胃肠强院扬名中华,学科齐全福祉当地”一直是中山六院的办院宗旨。走过蝶变起飞的五年,中山六院为自己定下了新的目标:在未来五年或十年,要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最强的胃肠肛门医院!

目前,中山六院取得的成绩仅仅是在502张开放床位的基础上完成的。而将于今年年底完全启用的新医疗大楼建筑面积达14万平方米,届时开放床位1200张,其中胃肠专科床位达700张,将为实现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以胃肠肛门为特色的大型综合性医院打下坚实的基础!

站在新的起点眺望未来,青春飞扬的中山六院充满自信和豪情!

院庆系列活动

挂牌五周年之际,中山六院推出系列回馈社会的公益活动———

1、情满羊城大街小巷 心系“的哥”“的姐”健康,免费肛门疾病筛查公益活动。

我国民众中肛门直肠疾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痔疮又占其中绝大部分。的士司机长时间保持坐姿,容易形成痔疮。目前,广州大约有3万余名出租车司机整天奔波在市内的大街小巷,他们的健康应该得到重视与关注。中山六院从5月19日至6月17日,为的士司机提供肛门良性疾病免费筛查,“的姐”还可做宫颈癌筛查。

2、“生命阳光·关爱宝宝”免费治疗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活动。

伴随着生育高峰的来临,新生儿宝宝的各种问题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先天性畸形问题。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居消化道畸形第一位,发病率在新生儿中为1/1500-1/5000。为此,中山六院面向全国征集家庭经济困难的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5名,患儿入选后全额免费治疗(活动经费约20万元)。

3、免费肠镜检查活动。

近年来,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不断攀升。专家建议,40岁以上的人应接受第一次肠镜健康检查。对于血缘亲属中有结直肠肿瘤病人者,其罹患结直肠肿瘤的风险相对于普通人群高出数倍之多,因而肠镜检查显得尤为重要。凡在中山六院做过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等,且年龄在40岁以上的,可接受免费普通肠镜检查。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