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广州日报】我是野马 我是鬼锁

稿件来源:广州日报2012-06-01W3版 作者:徐静 发布日期:2012-06-04 阅读量:

[坚守公义]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容庚

容庚是现代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收藏家、书法家,在学术领域拥有崇高的地位。容庚自谓“野马”、“鬼锁”,狂放不羁,直言不讳,在那个万马齐喑的年代,他与一贯张扬“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陈寅恪构成康乐园里两面飘扬不倒的旗帜。

1983年容庚逝世,中大老校长黄焕秋在悼词中说“在十年动乱期间,他身处逆境,备受迫害,依然刚正不阿,不讲违心之话,不做悖理之事”,这是对其刚正人格准确而精当的描述。

容庚

人物档案:

容庚是现代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收藏家、书法家。

“从广东来 冶古今文”

容庚于1894年9月5日(清光绪二十八年八月初六)出生于广东东莞县莞城镇。

容庚与罗振玉的交往颇有传奇色彩。1922年,28岁的容庚北上前往京师,希望在文物汇聚之地增补《金文编》以定稿。此行决定了他今后的人生轨迹。

罗振玉是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奠基人。在甲骨文研究者中,罗振玉占有重要地位,为“甲骨四堂”之一,是甲骨学的奠基者。

罗十分赏识容庚,介绍他到北大研究所国学门攻读研究生。罗在推荐信中写道“容庚新从广东来,冶古今文,可造就也。”

不可思议的是,容庚当时仅有中学学历,成为跳级研究生。1925年,《金文编》出版问世,也是罗振玉出资帮助印行,使其得以扬名。

总结半世纪甲骨文研究

容庚于1946年回到广州,来到美丽的康乐园,任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主任。

学生曾宪通回忆,苦无用武之地的容庚,把注意力转移到碑帖书画方面来,容庚对竹谱的研究,对倪瓒画的研究,对飞白书的研究,都有很深的造诣。

1947年,容庚还是在《岭南学报》第7卷第二期上,发表《甲骨文概况》一文,这是对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甲骨文研究的一次全面总结,也是容庚本人在该领域的收官之作。院系调整中,容庚跟随岭南大学进入中大。

1955年,曾宪通考入中山大学,本科毕业后成为容庚的助教。他说,容庚是一个幽默的人。一次讲《尚书》中的《秦誓》:“我士,听无哗……昧昧我思之。”容庚开玩笑说:这不是“妹妹我思之”,如果你说“妹妹我思之”,我说“哥哥你错了”。引得学生哄堂大笑。

身处逆境时不讲违心话

1958年3月,反右斗争尘埃落定,中山大学中文系的董每戡、叶启芳等被打为右派反党小集团,容庚仍为他们奔走呼吁,希望有关方面放他们一马。学校领导警告他:“容庚,你已经到了右派的边缘。”他坐在台下大声呼应:“我退休。”对方说:“划了右派才让你退休”。

容庚曾自称野马,谁也驾驭不了,又自称鬼锁,谁也打不开。“文革”开始不久,他的研究生们就贴出大字报——《坚决砸烂容庚这把“鬼锁”!》揭露其“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言论”,召开大家行动起来,“坚决砸烂这把‘鬼锁’,宰掉这匹‘野马’!”

1983年,90岁的容庚在医院逝世。

中大老校长黄焕秋在悼词中说道“在十年动乱期间,他身处逆境,备受迫害,依然刚正不阿,不讲违心之话,不做悖理之事”。

2009年1月,东莞容庚故居修缮后正式对外开放,金石书法家马国权所撰楹联恰如其分概括容庚的一生:传道解惑,爱国怀乡,立德立言 俱不朽;汇编金文,通考彝器,树人树学足千秋。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