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前夕,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党委书记武少新一行,前往临床一线、家中慰问老党员代表。初心不变信仰如一,这些“90、80、70后”老党员用自己的style鼓舞着后辈们前进。
96岁的她这样书写奋进
还记得去年那位唱红歌的蒲广寒老书记吗?岁月如歌,今年她已经是96岁高龄了,入党79年。虽然比去年瘦削不少,但是精神依然矍铄。耳朵听得不清楚,喉咙讲话也困难,但她,依旧思路清晰,有礼有节。在她的书桌上,摆着这样一本《奋进岁月》,这是她用四言白话文体回忆了自己走过的近百人生路。
“80后”、“75后”的他们仍奋战在临床一线
81岁的万德森教授是中肿的结直肠癌资深首席专家。而今耄耋之年的万德森仍坚持每天上班、查房,每周坚持出两个单元的门诊。“每天早晚两次查房是万教授雷打不动的习惯!”护士长说道,在空余时间,万德森教授还在笔耕完成一本科普著作。
作为我国结直肠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领军人物,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委、中大资深名医。万德森教授从医从教57年,他将肿瘤防治中心的结直肠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提高到7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他倾其毕生精力,打造具有国际声誉和水准的中国造口治疗师学校,迄今已为国内培养了471余名国际认可的造口治疗师;他首次提出“社区肿瘤学”新概念,建成国内具有影响力的肿瘤社区防治基地。
76岁的老党委书记戎铁华教授是中肿的肺癌、食道癌资深首席专家。而今仍坚持每周8台手术,出门诊1单元,每日两次查房的工作习惯。“没有共产党,我这个乡下孩子上不了大学,党的恩情是根植于我内心的。”戎铁华表示。
从医从教52年,戎铁华将肿瘤防治中心胸科发展成华南地区排名第一、影响力稳居全国胸部肿瘤治疗前列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仁心仁术”是患者在他的留言板上写得最多的字眼。他在全球首次成功施行人工食管人体置入术,在部属医院首次成功施行单肺移植。他通过肿瘤分子信息和数据挖掘方法预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年内是否死亡,总正确率达到87.2%,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
入党50+年的他们在中肿发挥光热四十余载
范顺发副主任医师今年入党50年,他在中心工作逾58年,是和中心一同成长的第一代中肿人,是一名头颈科医生,曾任门诊办公室副主任。刘国贞副主任医师也是“光荣在党50年”奖章获得者。作为一名放疗医生,她和徐光川伉俪在中肿奋斗了四十余年,他们为中心奋斗的芳华中肿都记得。他们表示,感谢党的关怀和中心对老同志的关心帮助,祝福党和国家事业、肿瘤中心发展越来越好。
有着64年党龄的老党员陈小君研究员是中心原实验研究部的党支部书记。她深情地回顾了自己当年公派远赴美国学习工作的经历,“一年的公派学习工作结束后,国外进修单位要我留在美国继续工作,我没有答应,我坚决回国,为自己的国家服务!”这,就是老党员坚定的初心。
几代馨德永继,一树根润叶泽。前辈们如同中心的一条长青藤萝,让后来者能够攀援而上,前辈们用言传身教给我们留下宝贵精神财富,初心不变,信仰如一,期盼后学争辉,岁月鎏金。
原标题:初心不变信仰如一,这些“90、80、70后”老党员的style鼓舞后辈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