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南方日报】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党建业务同频共振 助力医院内涵发展

稿件来源:南方日报 2022-07-01 第A19版 作者:陈熊海 编辑:王冬梅 审核:夏瑛 发布日期:2022-07-01 阅读量:

面对复杂繁重的疫情防控任务,党委发挥主心骨作用,党支部作堡垒、党员当先锋,解决急难险重问题。面对疫情防控阻击战,党组织充分发挥出凝聚力和战斗力。

不仅是疫情防控,党建为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下称“中大八院”)医教研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医院推动党支部建设规范化标准化,实现支部在科室的全覆盖,推行“双带头人”制度,履行“一岗双责”,促进党建与业务同向聚合深度融合。医院把党建工作贯穿医疗、教学、科研、抗疫等各战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2021年成功创建三甲医院,开启了医院发展的新阶段。

党建业务同向聚合深度融合

在中大八院门诊教职工党支部书记王湘郴书桌上,摆放着一本中山大学党委制作的党支部工作手册,上面记载了党支部召开的会议、作出的决策及重要活动等内容。

“党支部工作手册是我们的案头工具,这些年医院的党建工作越来越规范。”王湘郴说,党支部制定了年度工作计划和半年度、月度任务清单,在支部党员大会上公布,每个月召开支部例会进行落实。支部还通过党史好声音、疫情防控主题党日等活动,传递党建正能量。

支部建在科室上,便于党组织在科室发展、业务工作中发挥作用。目前医院有党总支部1个(社康中心党总支),党支部40个,共有支委130人,党员751人,实现了党组织在科室的全覆盖。

据中大八院党委书记张远权介绍,医院推动支部建设规范化、标准化,为党支部书记颁发任命书,给予工作绩效,实现责权利统一,提升党支部书记工作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建设一批坚强有力的党支部,为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提供了保障。中大八院党委定期组织党支部书记例会,传达部署、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文件精神,同时传达部署医院最新业务工作。

中大八院党委将评先评优、干部培养、工作考核与业务工作结合,完善党支部书记述职考核制度,将支部的业务工作纳入党支部书记述职考核范围。党内评先评优等均与疫情防控、三甲创建等工作相结合。医院还结合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开展“疫情防控作表率,践行初心担使命”主题党日活动。

“党建工作要紧密结合业务工作来开展,通过党建工作引领和推动业务工作,并用业务工作来检验党建工作成效,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向聚合、深度融合。”张远权表示,医院以系统思维抓好党建促业务,实现党建和业务目标同向、部署同步、工作同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在制度建设方面,中大八院修订完善了《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党委会议议事规则》《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院长办公会会议议事规则》,加强党对医院工作的全面领导。医院重要改革、发展规划和“三重一大”事项均由党委会议讨论决定,医院党委先后审定了《医院章程》《医院“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医院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三年行动计划》等发展方案。

同时,医院实现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规范化,每月向党支部下发组织生活要点,鼓励党员积极撰写学习心得;落实党员领导专题党课制度,党委班子定期到联系支部上党课;将学党史作为干部培训的必修内容;开设党的基本知识培训班;制作“红色资源”清单下发各支部开展实践教育,组织党史知识竞赛、红色诗文诵读等活动。

党员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隔离病区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生死抢救。有一名来自封管控区的红码孕妇已经第5次怀孕。她怀孕7个多月,持续腹痛,情况危急。接到患者后,中大八院孕产妇救治专班迅速判断为子宫破裂,开辟绿色通道,医院产科、新生儿科、麻醉、手术室、输血科等多学科团队协作配合,3小时成功抢救孕妇使其顺利分娩。

中大八院感染科主任、党员庄鹏和护长以身作则,为了保证医疗通道通畅,手机24小时畅通,吃住在病房,累就在办公室眯一会,始终坚守一线毫无怨言。

党员冲在第一线,党组织挺在第一线,在“急难险重”问题面前,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联系群众的优势更能得到发挥。

今年2月,中大八院党委副书记吴景立和来自医技药、社康以及行政等各支部的40名党员迅速组建了一支专业技术高、战斗力强的“党员先锋队”,第一时间抵达深圳战疫一线——福田区沙头街道,在封控区、管控区闭环开展核酸采样、医疗巡诊、心理辅导和社工关爱等工作。福田区7家医院还组成以党员为核心、包含200余名医护人员的“福医先锋队”,由吴景立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此外,医院党委在驿站、疫苗接种点等成立多个临时党支部,将党建转化为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

以党建引领疫情防控,医院党委组织全院形成三级抗疫模式,凝聚党政管理、医疗、医技、护理等多方面力量:医院党委委员带头投入疫情防控攻坚战,在核酸采样中实行院领导分街道包片管理,深入各片区统筹协调;党员干部身先士卒,担任核酸采样队队长,负责采样现场的沟通协调、进度把控、院感管理、人员调度等;行政干事担任采样点信息员,医护人员担任采样员,科研人员、博士后增援核酸检测实验室。

作为福田区龙头医院,中大八院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着中流砥柱作用,不仅承担了发热病人、入境人员、管控封控区人员等的医疗救治工作,实现了大量患者的安全救治,还承担核酸采样、核酸检测、疫苗接种、驿站管理、社区三人小组联防联控、支援流调、口岸入境人群转运工作、密接/次密接转运工作和皇岗口岸跨境司机接驳点的医疗保障工作等。

疫情防控不仅锻炼了党组织,一批先锋模范也不断涌现。在党员先锋队的影响下,“小三角”支援人员中有10人提交了入党申请书。2020年,医院共有15名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火线入党。2019年至今,医院共发展党员57人,其中高知识群体党员26人,占45.6%。

党建引领医院医教研全面发展

2018年底,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心血管内科党支部书记黄辉作为学科带头人从中山二院被引入中大八院。“医院心血管内科在15年前就是深圳市重点学科。但我认为,不应拘泥于现有成绩和定位,要朝着深圳乃至全国顶尖的方向迈进,杀出一条血路。”黄辉充分借鉴高校附属医院的先进经验,以研究作为主导,大力进行学科建设,加强医教研融合,打造紧密型医联体,提升医生的医疗水平和学术水平,引领其他区属医院和基层医院的学科发展。

他鼓励每一位医生都去申请硕士生导师,并带领科室申请了深圳唯一的国家自然基金委关于心血管领域的重点项目,以及科技部的重点研发项目,带领同事先后在心血管顶级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黄辉是医院的“双带头人”之一。医院党委任命了一批政治素质优秀、业务能力过硬的党员担任支部书记,履行“一岗双责”。目前,中大八院临床医技科室党支部书记100%具有高级职称。他们作为“头雁”,引领医院各科室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党建为中大八院整体医教研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医院以党建促进学科建设和医院中心工作,以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为群众办实事,以高水平的医院管理破解发展难题。

2016年8月,福田区人民政府与中山大学签订协议,在福田区人民医院的基础上,合作共建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深圳福田)。自此,中大八院成为中山大学唯一坐落于深圳市中心城区(福田区)的直属附属医院。2018年底,医院正式启动三甲创建工作,于2021年5月顺利通过评审。

医疗领域呈现正向内涵式发展态势。2020年,医院脊柱外科、心血管内科获评新一轮市重点学科(市重点培育学科)。共建至今,中大八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80余项。此外,医院牵头成立福田区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5个救治中心,医院还牵头组建福田区医疗健康集团,深入推进区属7家医院及社康机构一体化运作;牵头成立7个医疗资源集约中心、推动成立22个专科联盟,现已全部投入运作且服务量逐年提升。

实现教学工作的从无到有,区校共建后,医院作为中山大学的教学医院正式挂牌“中山大学第八临床学院”,按照中山大学统一标准,逐步规范医院教学管理。目前,医院已有21个博士学位点、22个硕士学位点,研究生导师84人。2020年,医院首次较大规模招收研究生106人,首次招收中大临床专业见习生,首开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通识课。

在研究方面,医院7个专业获得GCP资质,中心实验室于2020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福田保税区实验楼建成后医院科研平台面积将拓展至9500平方米。2020年,医院先后获批建设深圳市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初步建立专科平台。医院近五年引进临床学科带头人32人、临床科研及管理骨干62人。在医院的全职专家队伍中,国务院津贴获得者3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带头人1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计划1人、“国家科技支撑(攻关)计划项目”负责人1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负责人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2人、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7人、深圳市高层次人才63人、国家级领军人才(含海外A类)2人、地方级领军人才(含海外B类)5人、后备级人才(含海外C类)56人。

原文链接:https://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2207/01/content_10024445.html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