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4日宣布,该中心内科教授徐瑞华团队近日完成一项前瞻性研究,构建了一组以基因组特征为依据的食管鳞癌新分型,为晚期食管鳞癌提供了新的免疫治疗决策手段。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肿瘤学期刊《癌细胞》(Cancer Cell)。
食管鳞癌是最常见的食管癌亚型。长期以来,晚期食管鳞癌的治疗以单纯化疗方案为主,患者生存获益有限,预后不佳。
近年来,化疗联合肿瘤免疫治疗药物PD-1抗体的“PD-1抗体+化疗”方案成为晚期食管鳞癌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然而,一些患者接受上述联合治疗后,临床获益却并未显著优于单纯化疗。
“这就像一个黑匣子,尽管采用同样的联合治疗,但我们并不知道哪些患者可能获益,哪些患者可能无法获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教授王峰说。
为揭开疗效因人而异的“黑匣子”,徐瑞华团队基于一项名为“JUPITER-06”的临床试验队列,对486名食管鳞癌患者的治疗前肿瘤组织进行了全外显子组测序,试图找出“PD-1抗体+化疗”模式下的疗效标志物及精准治疗策略。
该研究以相关基因组特征为依据,发现了一组在“PD-1抗体+化疗”模式下可作为疗效标志物的指标。
由此,研究团队构建了三种“食管癌基因组免疫肿瘤学分型”(EGIC分型)。其中,EGIC1型患者免疫激活因素占优,75%以上的该型患者在“PD-1抗体+化疗”模式下可持续性获益;EGIC2型患者免疫激活和抑制因素相当,在联合治疗中也有一定获益;EGIC3型患者免疫抑制因素占多,目前难以从联合治疗中获益。
徐瑞华说,该研究构建的EGIC分型,将促进晚期食管鳞癌免疫治疗的个体化决策;同时,为进一步探索更有效的晚期食管鳞癌“免疫-靶向”联合治疗策略提供了新方向。
原标题:我国专家破解晚期食管鳞癌的免疫治疗“黑匣子”
原文链接: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1462428?d=134b10f&channel=weixin
更多报道:
【人民日报】求解晚期食管癌患者长期生存“密码”,中大肿瘤医院出炉新成果
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7060576/6914147
【南方日报】中大肿瘤医院新成果!能长期生存的晚期食管癌患者有这些特征
【羊城晚报】晚期食管癌有望变成慢性病,中国医生研究登上顶级期刊
https://6nis.ycwb.com/app/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120643/51883238.html?isShare=true
【南方都市报】中肿团队找到了晚期食管癌精准治疗的“疗效密码”
【广东卫生在线】治疗还可以更精准!中肿团队又一前瞻性研究引全球关注
https://mp.weixin.qq.com/s/lL5xebwqbm0ebr2U0IIV_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