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焦

教务部传达学习学校2022年春季工作会议精神

稿件来源:教务部 编辑:王冬梅 审核:夏瑛 发布日期:2022-05-23 阅读量:

中大新闻网广州5月23日电(通讯员董苑玫、吴泳强)5月20日,教务部在广州校区南校园召开传达学习学校2022年春季工作会议精神专题研讨会。会议由教务部主任陈省平主持,教务部全体人员参会。


专题研讨会现场(来源:教务部)

首先,陈省平主任介绍了学校春季工作会议的总体情况,导读了高松校长的《以高水平人才培养和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 扎实推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大会主题报告。本次会议主题聚焦“人才培养”,高松校长围绕如何激发学生、教师、院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师生更加专注学术、追求卓越这一主线,详细报告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学部制改革三方面工作。

接着,教务部工作人员汇报了春季工作会议上人文、社科、理科、医科、工科、附属医院等8个小组交流情况。针对各组参会代表对人才培养工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结合高松校长大会报告,就如何落实会议精神和工作部署,与会人员坦诚交流、各抒己见,积极为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出谋划策。大家纷纷表示,在培养机制优化、专业及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在专业课程中融入通识教育,建设若干综合交叉专业,从促进学科间合作交叉的角度完善各专业培养方案;加强条件保障建设,推进工程实训中心建设,加大公共教学楼自习室及研讨室建设,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空间;提供多样化选择路径,为学生跨学科学习、研究学习、国际化学习、实践学习创造良好氛围,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教务部将继续围绕“激发学生、教师、院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为完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务部主任陈省平:

校长的报告高屋建瓴,对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和实现的路径。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这四个方面环环相扣,共同服务于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优化。加强基础是促进交叉的前提,而随着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充分融合、一年级集中大类培养方案的成熟完善,必然要求打破校区、院系壁垒,走向跨学科交叉学习。随之而来的,就是对教育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的要求,也就是尊重选择、卓越教学的要求。

自年初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教务部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在促进交叉、尊重选择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一方面,我们通过科学合理分类、优化课程体系,为学生自主选择留出更多空间;另一方面,我们也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选择机会,如增设微专业、降低辅修学位学分要求、放宽转专业接收计划限制、加大研究学习支持力度、拓宽国际化学习渠道等,让这一空间更加充实、更有价值。但是这还远远不够,正如高校长所说,大学教育的改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务部将继续坚守育人初心,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推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进一步融合,畅通跨学科学习、研究学习、实践学习、国际化学习的选择路径,促进教与学的改革,激励教学研究,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教务部计划处处长黄林冲:

春季工作会议上,高松校长作了题为《以高水平人才培养和高素质教师队长为抓手 扎实推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报告。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报告精神,在培养机制优化、专业及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加强基础,在专业课程中融入通识教育,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持续改进和优化全校一年级集中大类培养方案。促进交叉,建设若干综合交叉专业;从促进学科间合作交叉的角度完善各专业培养方案。尊重选择,探索和发展跨学科的课程与系列课程(微专业)。同时,加强条件保障建设,推进工程实训中心建设,完善实验教学公共平台、专业教学实验室设备条件,加大公共教学楼自习室及研讨室建设,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空间,为学生有更好的学习与成长空间保驾护航。通过软硬件“两手抓”,推动教与学方法变革,进一步推进卓越教学,提升学生思想力、学习力、行动力,助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

教务部质量处处长、教材处处长张雁:

高松校长的《以高水平人才培养和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大会报告,从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学部制改革三个方面,阐述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和保障机制。高校长深刻地阐述了通识教育的内涵,并强调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性。而人事制度和学部制的改革,就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机制保障。

高校长的报告不仅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人才培养工作不能止步于传授专业知识,更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文明发展历程,具有广博的人文和科学知识,高尚的道德情怀,以及批判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山大学在各项事业发展中的巨大潜力。我们要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世界胸怀。

我们将用行动践行“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投身于有温度的高等教育事业之中。

教务部招生办公室(外国留学生办公室)主任荐志强:

高松校长在春季工作会议上的报告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招生工作面向未来、心向考生,在学习了学校春季工作会议精神后,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我校对招生工作的高度重视。我们将紧密围绕学校春季工作会议上提出的目标要求,围绕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严把人才培养的“入口关”,严格遵守国家招生政策和制度,落实招生工作的组织实施。全员、全方位动员校内外的中大力量,笃行刻苦钻研,打造富有中大影响力、学生亲和力、文化感染力的招生宣传品牌,让广大优秀考生真切感受到中山大学的温度、幸福的质感,向往中大、报考中大,为切实推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筑牢优质生源基础。

教务部公共实验教学中心主任陈六平:

学校2022年春季工作会议聚焦“人才培养”,高松校长在大会报告中阐述了“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的人才培养理念,强调其核心是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这标志着我校人才培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个人觉得就是,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帮助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这主要涉及到“教、学、管”3个方面。构建“教、学、管”的新生态,这3个方面因素的有效协同和相互促进是扎实推动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人的根本动力,“富有活力、精彩纷呈”的卓越教学需要每一位中大人的全面参与和倾情奉献。公共实验教学中心将在深圳校区继续完善实验教学条件,全力推动工程实训中心建设,助力新工科和交叉学科人才培养。

教务部思政课程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陈青:

高校长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提出以高水平人才培养和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人。高校长的报告温暖、精彩,深入阐述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等教育理念,为我校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

教务部思政课程管理办公室将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深入推动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协同建设,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一方面,推动健全“大思政课”建设机制,实施思政课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加强一流思政课和精品思政教材建设,深入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加强思政课教学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效果。另一方面,进一步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质量保障体系,打造更多高质量课程思政示范课,引领带动各类课程将通识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在全校范围内形成“院院有精品、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良好局面,全面提升课程育人效果,助力学校事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教务部教务管理处副处长吴慧英:

听了高校长的主题报告,我深感自豪,也备受鼓舞。高校长的报告以“人才培养”为主题,回顾了大学人才培养的发展之路,同时立足现状,明确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学部制改革三大目标和方向,为坚持走好人才培养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道路提出了要求。

作为教务部的一员,我深感责任重大。教务管理处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提供多样化选择路径,为学生跨学科学习、研究学习、国际化学习、实践学习创造良好氛围,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作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主渠道和主阵地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完善教学组织与运行管理体制机制,严格把关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课程考核,规范课堂教学,强化学习指导,探索多元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

文稿终审:教务部 陈省平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