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郑仕勇)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成立于2017年5月,2020年8月首批入驻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成立至今短短五年,学院从零开始,迅速发展壮大。学院现有教职工80人,其中国家级专家9人次,形成了一支基础理论创新能力强、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本领高、勇于奉献的科研队伍。在国家和广东省、深圳市的大力支持下,学院的科研方向特色明显、竞争力强,近五年获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88项,其中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在内的千万级大项目11个,科研经费3.7亿元,2022年科研经费居中山大学工科学院首位。学院现有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1500人。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人才培养理念,聚焦培养具有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的创新型、创造型、创业型工科领军人才,以学风建设和创新实践为抓手,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高地。
党建铸魂,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
学院党委始终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要求,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实现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党组织政治功能,按研究方向设立教师党支部,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决维护学院政治安全与稳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服务“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学术发展”作为学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思政课和工科文化为抓手,培养学生心系国家、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打造新工科育人文化。
学院召开党委会
党员教师赖涛副教授在南校园疫情防控一线
立德树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学院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着力培养具有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能够引领未来的高水平复合型创新人才。学院现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通信工程”2个本科专业。2020年成立中山大学-华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建设华为“智能基座”实验室,与华为、中兴、中国联通、电子七所等国内多个知名单位合作成立本科教学实习基地。学院建立教学-学工一体化联动机制,精准识别人才培养中的问题,打造协同育人平台。
近年来,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比例超过70%,升学深造率接近70%,就业率位列学校院系前茅;学生获得学科竞赛类省部级及以上奖项500余项,其中国际赛事和国家重大比赛中获奖多项,如荣获第十三届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冠军,第十二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一等奖等;体育比赛方面,学生男子篮球队2021年荣获中山大学康乐杯篮球联赛总决赛冠军,连续三年蝉联康乐杯深圳校区冠军,学生女篮、女排荣获康乐杯深圳校区冠军。
“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揭牌仪式
第十三届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现场
第十二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康乐杯篮球联赛总决赛冠军
康乐杯排球赛深圳校区冠军
有组织科研,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经过五年的发展,学院凝练三个特色研究方向:智能感知、空间电子和认知通信,在每个研究方向组建大团队,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
在先进认知雷达技术领域,学院加强自主创新,重点开展全息新体制雷达的理论创新与应用转化,为我国低空安全监视与机场鸟击防范做出突破性技术贡献。在国庆70周年阅兵保障中做出重大贡献受到表扬。
在突破机器学习电磁频谱感知理论与应用的基础上,研制了全域宽频频谱感知设备,注重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创新的成果,反馈并改进理论和算法模型。
学院师生还搭乘“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开展电波传播研究。在学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组建了富有战斗力的科考队伍,克服了恶劣海况、任务复杂等多重困难,圆满完成了科考任务。
执行电波传播科考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工科学院,我们要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扎实有力的行动推动重大科研项目落地生根,在科研实践中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在服务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践行初心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文稿终审: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范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