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焦

【我们这五年】建设“家国地理”党建品牌,开创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稿件来源: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编辑:王冬梅 审核:满意 发布日期:2023-03-01 阅读量: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刘蓉)自中国共产党中山大学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以来,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在学校党委和学院党委的领导下,锐意进取,踏实工作,学院发展再上新台阶。

五年来,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学校党委坚强领导下,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建设“家国地理”党建品牌,团结依靠全院师生员工,锐意进取,踏实工作,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动学院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院党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在学院整体搬迁至东校园办学过程中,号召全体师生服从大局、攻坚克难,2021年平稳顺利完成搬迁。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加强支部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高标准严要求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25人,发展党员291人,专任教师党员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发展1位教授、2位副教授入党。学院党委入选“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建设名单。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增强阵地管理意识,树牢底线思维,做强主流宣传。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加强警示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

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理论学习

学院顺利搬迁至广州校区东校园办学

新发展师生党员参加入党宣誓活动

全院教职工大会师德教育暨纪律教育

面向“两大群体”加强思政工作。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将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一是加强教师思政工作,大力宣传弘扬已故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南粤优秀教师彭华教授先进事迹,利用每年开展的“我心目中的良师”评选,引导老师争当“四有”好老师;二是深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推动“三全育人”和“五育并举”,2022年8月组织学生赴云南凤庆开展“三力”提升培训,引导学生在参加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思想引领。

学校领导参加彭华同志先进事迹展览

学院为“我心目中的良师”颁奖

学院青马学堂学生参加乡村振兴实践

学院在红塘村开展“三力”提升培训

坚持“三个结合”,服务国家大局。第一,与人才培养相结合,选优配强学生工作队伍,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强大“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的地理学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第二,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引导广大教师主动面向粤港澳大湾区、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和新型城镇化等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第三,与社会服务相结合,鼓励教师将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作为工作重点,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人才等优势,深度参与乡村振兴任务和对口援建任务,服务国家需求。

建设“家国地理”党建品牌。中山大学地理学走过近百年历程,曾培养出使中国地理学会走向世界第一人林超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秉维、周廷儒、周立三、郑度等卓越科学家和一大批优秀人才,为中国地理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家国情怀已经成为学院最鲜亮的精神底色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学院党委不断凝炼其思想内涵,着力打造“家国地理”党建品牌。

薛德升院长主讲专业导学公开课“中山大学地理学科的发展与家国情怀”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学院事业快速发展

过去五年,学院党委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统筹推进学院各项事业平稳快速发展。

学科水平大幅提升。地理学在2022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中排名第7,在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名列境内第2。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实现新的突破。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4个专业获批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本科毕业生升学深造率由2018年的54.7%上升到2021年的76.7%,学生学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高质量论文567篇,120人次先后获国际和国家级竞赛奖励。

师资队伍建设上水平。学院引进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53名,包括学校“百人计划”青年学术骨干16名、博士后31名、专职科研人员8名,其中8名博士后及专职科研人员成功申请转聘为副教授,培养1位杰青、6位国家级青年人才。

科学研究实现新突破。科研项目进账总经费1.8168亿元,立项项目数总计467项,其中,获批国家级重点项目7项,发表学术论文1648篇,其中SCI/SSCI收录论文1037篇,包括3篇Nature子刊论文,出版著作20部。

社会服务彰显担当。组织教师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林琳教授等人参加连州柯木湾村脱贫攻坚规划编制工作,李郇教授团队在云南凤庆开展“共同缔造美丽乡村规划建设项目”。选派优秀党员教师周春山教授对口帮扶新疆大学旅游学院、陶贞教授等4人对口帮扶嘉应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服务国家需求,陈洋波教授团队圆满完成国务院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组委托的现场调查任务,周素红教授团队在广州疫情最严重的时刻参与疫情时空数据分析工作,为政府疫情风险研判和预警提供决策参考。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国家需求等方面贡献了中大地理人的智慧和力量,也书写下中大地理人的责任与担当。

国际合作扎实推进。作为国内地理学科中唯一的国际化示范学院,先后获得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研究与交流项目,举办国际学术会议6次,邀请海内外学者主讲地学论坛170余次,2021年顺利通过评估。

第四届亚洲地理大会合影

未来五年,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团结依靠全院师生员工,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力争把中山大学地理学科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地理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内领先、具有鲜明国际特色、在部分区域与研究方向上不可替代的优势学科,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高水平科研支撑平台,为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做出新的贡献。

文稿终审: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岳辉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