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郭涟涟)为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国家发展规划,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我校于2018年底成立系统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建院以来,系统科学与工程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充分发挥学校多学科厚实基础,形成系统集成合力,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学院党委坚持和加强党对学院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作用。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扎实推进中央巡视整改和学校第七轮巡视整改工作,持续深化落实整改,扎实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学院组建四个党支部,选优培强支部委员,落实党委委员联系支部制度,加强对支部的监督指导。学院专任教师党员比例100%,本科生入党申请率82.5%。
校党委书记陈春声教授一行到学院开展党建工作调研
与校内其他单位党组织开展联合主题党日活动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示范性高地
学院坚持以党建引领人才培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为人才培养理念,以“五育并举”为抓手,以“五个融合”为路径,落实“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培养引领未来之人”这一工作主线,探索小班教学和个性化培养,在提升学生学习力、思想力和行动力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学在中大,追求卓越”,培育“厚基础、多领域、强实践、会管理”的系统工程总体性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为学校2022年第一批“三全育人”示范院(系),学院紧密结合学科特色,研究制定劳动教育方案和评价体系,推出学科特色的校企共建、科普宣讲等脸谱课程,打造“设计之美”美育品牌活动。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打造特色思政品牌。坚持由学院党委书记和院长为新生讲授“思政第一课”,加强师生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文化教育。打造课程思政精品课8门,信息安全技术、系统科学概论等15门课程中融入国家安全教育、红色基因教育等思政元素。
学院创新人才前瞻预置模式,本科生培养采用“优中选优”生源选拔机制,开设信息工程本科实验班。本科生在各类国际、国内学科竞赛获奖人次超35%,升学就业率达100%。研究生采用联合培养机制,聘请院士和优秀专家学者作为联合培养导师,推出“全程管理、全程跟踪、全程负责”的管理办法。创新“3+2+3”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持续完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计,保证人才培养的生源质量和培养质量。学院学科特色的人才培养项目被纳入广东省战略发展“十四五”规划。
黄勇平书记、陈洪波院长讲授“思政第一课”
学院组织丰富多彩的生产实习活动
坚持“小核心、大协作”,外引内联深化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坚持“小核心、大协作”的指导思想,外引内联,已建立一支由2位院士领衔专兼结合的128人的师资队伍。坚持以才引才方针,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与国内优势单位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通过人才宣讲、学术论坛、新媒体等多渠道积累丰富人才资源库。注重师资队伍培育,树立优秀教师代表,总体师资水平不断攀升。各类引进人才在教学和科研竞赛、科研项目立项等评比中屡创佳绩。学院将加大力度推进人才引育,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为学院发展壮大储备力量。
学院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专题研讨人才引育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处副处长刘潇潇为全院教师介绍人才引进政策和教师发展路径
坚持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科研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学院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围绕空天智能无人系统、网络信息系统工程、复杂网络与体系工程等三大研究方向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自建院以来科研项目立项数和经费大幅增长,人均科研经费在全校名列前茅,特色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2019年至今科研立项总项数91项,总经费超过7000万元;累计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项目31项,总经费超过3000万元。近期,长征四号乙遥四十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圆满成功,学院师生深度参与长征火箭智能化升级技术验证,为该系列运载火箭的智能化和自主化升级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得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相关单位和型号队伍的高度肯定。学院师生领衔的“空天装备第二大脑——‘妙算’平台”项目在广东“众创杯”创业创新大赛之大学生启航赛中斩获佳绩。学院持续创新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模式,积极与多所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学院牵头成立中山大学-南油控股空海系统联合创新研究中心,重点围绕面向海洋、能源、环保等领域的智能无人化服务系统开展产学研合作。
学院师生深度参与长征火箭智能化升级技术验证
中山大学-南油控股空海系统联合创新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积极发挥总体性学院作用,推动科技协同创新和多学科交叉融合
学院坚持“理工结合、加强基础、落实到工”的指导原则,主建系统科学一级学科,重点发展复杂系统与复杂网络、系统分析与集成、系统控制与决策学科方向,通过共建相关工科学科,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以中山大学前沿交叉创新研究院为平台,积极与校内外优势单位共同推动人才联合培养和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的落地落实。学院目前设置信息工程本科专业、系统科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电子信息和工程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点,拥有数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十四五”期间,学院将积极申报“系统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近年来,学院累计投入经费近5000万元建设公共科研教学平台,建设智能无人系统实验室等,购置无人机通信组网集群平台等大型科研设备,不断促进学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学院积极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成功举办第十届C4ISR技术论坛、2022第五届IEEE国际无人系统大会等大型高层次学术论坛,学术影响力显著提升。
第十届C4ISR技术论坛合影
2022第五届国际无人系统大会合影
完善内部治理体系,凝练学院文化内涵
学院每季度定期根据上位法和学院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完善学院规章制度,组织制定或修订学院十一类共60个制度文件。规范办事流程,组织编制《师生常办事项流程图》,涵盖五大类共20项业务流程。加强行政文化建设,改进工作作风,组织制定《首问责任制实施办法(试行)》。学院工会设置“教工心声”意见箱,通过组织喜闻乐见的活动增进团结、凝聚人心。国家安全教育课程在全校示范作用突出,院士面对面、系统科学前沿讲座、学术沙龙等文化活动逐渐形成学院品牌。结合学院特点,凝练“忠诚、奉献、大局、系统、严谨、包容”十二字文化内核,为党和国家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系统工程总体性人才。
尹浩院士参加第一期“院士面对面”活动
学院工会组织中秋节与教师节双节活动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系统科学与工程学院将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学院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四个面向”,积极发挥好“小核心,大协作”作用,以科技协同创新推动特色人才培养,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体系和需求牵引的科研体系,打造总体性人才培养国家级示范基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为国家科教兴国战略贡献力量。
文稿终审:系统科学与工程学院 黄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