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徐诗荣)自中国共产党中山大学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以来,中山大学出版社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潜心耕耘,砥砺前行,高质量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
五年来,出版社坚持党对出版工作的全面领导,以“服务大学、服务社会”为宗旨,以“精品立社、项目强社”为发展战略,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不断提升为中大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服务的能力,社会效益逐步提升,经济效益稳步增长,治理结构更为完善,人力素质全面提高,出版精品不断涌现,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
党建引领业务发展
五年来,出版社不断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文化宣传工作的方针政策,牢牢把握出版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出版导向,自觉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为建设学术型大学出版社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障。出版社党支部被列入2021—2022年“新时代中山大学第二批党建‘双创’样板党支部”,2022年10月顺利结项。开展“最佳党日”活动,连续3年举办以党史和校史为主题的青年编辑校对技能竞赛,增强青年编校人员的政治意识和思想意识,促进提升编审素养和专业水平,打造有出版特色的学习型“样板支部”。
出版社党支部参观“广东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
治理结构更为完善
出版社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不断完善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优化内部治理体系,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管理、编辑、营销三大人才队伍建设,打造管理科学、运营高效的现代学术出版机构。目前,出版社拥有图书、电子、杂志、互联网等出版资质,不断推进融合出版和数字出版,出版内容涵盖人文社科和理工农医等多学科领域。
出版社青年编辑校对业务技能竞赛现场
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出版社围绕学校学科建设,着力打造精品系列教材和优秀学术著作,支持科研成果和学术思想转化为教学内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回归学术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出版比例逐年增长,现在基本稳定在新书品种数的65%以上;设立出版专项资金,推动中山大学校本特色教材的建设,截至目前立项数达80项,涵盖医学、农学、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等多个学科,为一流课程和专业建设提供支撑;服务校园文化建设,于广州校区南校园、东校园和珠海校区开设4个实体书店和3个阅读体验区;配合学校发挥文化扶贫功能,为对口扶贫地区和单位捐赠图书。
所出版的由中文系组织编纂的“中国语言文学文库”(共41本)
出版精品不断涌现
五年来,出版社坚持选优培育高品质、有特色的出版选题,在国家级奖项和省部级奖项方面获得较大突破:获国家级奖项1个[夏书章教授主编的《行政管理学(第六版)》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一等奖],省部级奖项12个。重大出版项目稳步增长:获国家出版基金立项项目6项、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4项、全国高校出版社主题出版项目14项、国家文化产业发展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50项;入选省级重点出版项目11项。出版的《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蓝皮书(2017—2018)》获商务部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2019年)论著类优秀奖;《李锦全文集》获第九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2021年);《旅游社区的社会空间再生产》获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文化和旅游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明清实录藏族史料类编》获首届广东省政府出版奖图书奖并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出版物暨“百部好书”,且获陕西省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听读中国·经典作品听书再造工程》获首届广东出版政府奖音像电子网络出版物奖;《哲学创新与时代变奏》获广西第十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
由夏书章教授主编的《行政管理学(第六版)》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一等奖”
社会效益显著增强
出版社连续3年获得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优秀”等级;连续6年位列“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出版100强”;《中山大学人类学博物馆馆藏珍品》图书版权成功输出到阿拉伯国家和地区;现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63家推荐申报出版机构之一,也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2022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7家指定申报或推荐出版机构之一。
发行合作方向当地读者介绍《中山大学人类学博物馆馆藏珍品》(中阿对照版)
山海虽远,文化能至;今古相通,图书育人。未来五年,中山大学出版社将继续把“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精神贯穿于编辑出版工作当中,以将中山大学的科研成果和学术思想的出版传播、向社会大众提供高品质的优秀出版物为己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人类先进文明成果,努力为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科技强国的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文稿终审:出版社 王天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