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焦

【我们这五年】“一带一路”研究院:积极发挥智库作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稿件来源:“一带一路”研究院 编辑:王冬梅 审核:满意 发布日期:2023-03-09 阅读量: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尚余子铭、杨天虹)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2018年,为充分发挥学校作为“双一流”高校的智力资源,高效助力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山大学在原校级智库南海战略研究院的基础上,整合校内涉“一带一路”研究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力量,组建新型高校智库和跨学科科研平台——“一带一路”研究院。五年来,研究院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广东创新驱动强省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人才支持。


以党建引领平台快速发展

牢记使命担当。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是高校智库的担当与责任。过去五年,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研究院全体同仁始终牢记使命担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明确发展定位,紧密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展科学研究,积极开展学理化研究和阐释,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实现快速发展。过去五年,研究院扎根珠海校区,科研与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阶段性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在先期挂牌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的基础上,先后挂牌“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和“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作为省部级智库平台的影响力逐渐显现。

研究院挂牌情况

紧扣时代命题,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积极开展资政研究。过去五年,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尤其是围绕“一带一路”沿线的东南亚、大洋洲、中东等区域,研究院积极展开资政研究,在对对象国及地区的政经、外交、历史人文等进行长期跟踪研究的基础上,连续三年出版发布《菲律宾发展报告》(蓝皮书),连续九年出版发布《大洋洲发展报告》(蓝皮书),为深入了解上述国家和地区提供了优质的窗口,为相关决策的出台提供了科学严谨的咨政服务。

有力支撑大国外交和地方区域发展需求。过去五年,研究院紧紧围绕平台定位,与国家和地方各相关部门保持良好工作互动。2022年4月7日,受广东省外办委托,研究院主持承办大型国际会议——“深化澜湄合作研讨会”,推动东盟六国实现有效交流互促,有力地服务了国家周边外交。此外,研究院旅游研究团队连续两年参与出版《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发展报告》,为促进新冠肺炎疫情下旅游业的恢复,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高质量决策建议。

深化澜湄合作研讨会 

蓝皮书系列

立足跨学科科研平台定位,促进学科交叉

积极推动交叉学科发展。作为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研究院始终致力于积极推动区域国别学这一交叉学科的发展。自2019年起,研究院持续支持“高校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联盟”的创立与发展,每年参与承办“高校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联盟年会”等品牌性活动。在学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2022年9月,区域国别学被纳入《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第14类交叉学科一级学科目录,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属性得以确认。

2022年度高校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联盟年会会议代表合照

聚焦东南亚、大洋洲和中东地区,深耕区域国别研究。作为科学研究学术平台,研究院汇聚了来自国际关系、金融、世界史、外国语言文学、旅游管理、哲学、法学等多学科研究人员近80人,围绕“一带一路”沿线的区域与国别开展研究。五年来,研究院先后结集出版《中山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文库》《广东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系列丛书》等二十余本学术著作,举办“一带一路”研究多学科交叉论坛等各类区域国别研究的学术会议近80场,有力提升了研究院作为学校人文社科领域三大“智库”之一的影响力。

《中山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文库》

《广东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系列丛书》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发挥育人功能

过去五年,研究院始终牢记育人使命,参与举办各类学术讲座逾百场,带来了学术同仁关于“一带一路”沿线重点研究区域、世界大国关系、中国外交等主题的最新研究成果;连续四年参与举办“全国大学生国别区域演讲比赛”,助力学校各人才培养单位不断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2022年全国大学生国别区域演讲比赛获奖选手

以学术交流为纽带,促进民心相通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五大重点领域之一,是“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的关键所在。过去五年,依托旅游研究领域的绝对优势,研究院积极组织开展与带路沿线国家的学术交流。2022年9月,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基金发起设立“亚洲文化遗产教育合作网络”项目并委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中山大学)进行项目执行,研究院副院长、旅游学院教授张朝枝担任项目负责人。该项目旨在通过亚洲国家与地区之间的文化遗产教育合作,分享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经验,传播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亚洲国家和地区间文化交流与睦邻友好合作,为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储备青年人才力量。截至2023年月1日31日,该项目举办的“亚洲青年‘发现遗产’调研与传播活动”和“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提案征集活动”共收到来自中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巴基斯坦、柬埔寨、越南、朝鲜、日本等15个国家50余所高校的1000多名代表报名。

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对话会现场 

部分参赛作品

过去十年,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从愿景变为现实,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世界与人类社会,给中国和沿线国家带来了新的机会。未来,“一带一路”倡议还将继续向前推进,推动区域内的各国共同发展。过去五年,中山大学 “一带一路”研究院的成立与发展,在人才与智力支持方面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持。未来,研究院将自觉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荣光,持续推出更多有分量、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提升服务国家战略的水平,促进世界文明对话、文化共建。

文稿终审:“一带一路”研究院 陈建洪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