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团委副书记李燕
校团委综合主管郑燕丽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山大学团委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美育建设与社团活动同行,让中大学子绽放青春风采,涵养“美丽心灵”,以青春活力、青春理想、青春使命奔涌起澎湃不息的时代浪潮。
在美育建设上,校团委落推动美育与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积极促进形成浸润、践行和升华“三位一体”的美育工作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社团管理方面,校团委配合党委学生工作部,形成和谐完善的社团工作制度,规范管理学生社团,深刻把握青年成长规律,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助力青年学子成长成才。
锻造美育之基,润泽学生心灵
蔡元培先生曾提出,“美育是一种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教育。”校团委坚持守护美、培育美、传播美,用美育陶冶学生情操,铺就高校丰盈底色。
以美育人,全覆盖推动学生参与艺术活动,涵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素养。将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学分制管理,让美育教育成为学生日常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艺术教育融入“开学第一课”,新生与美“一见倾心”,潜移默化中扣好美育的“第一粒扣子”。
以美化人,全流程吸纳学生参与艺术实践,培养学生创造美、传播美的能力。在中大,交响乐团、民族乐团、舞蹈团、合唱团等11个艺术类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林立生长,无声滋养着莘莘学子的成长。此外,学校选聘37名专业艺术教师组成指导团队,为每个艺术类学生社团选派3名以上的指导老师,为美育工作的开展“保驾护航”。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中大学子持续提升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学生们在中央电视台《音乐公开课》、校园歌手大赛、周末音乐会等活动中歌声飞扬,描绘梦想;以高水平艺术团和艺术类学生社团为载体,在三校区五校园举办草地音乐会等多项文体活动,打造高质量美育品牌项目;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艺术比赛活动,提供艺术实践的机会,让校园美育文化氛围蔚然成风。
以美培元,推动美育与德育的深度融合,升华美育的思政功能和文化价值。编创优质艺术作品,深入挖掘和展现中山大学的红色基因成为美育发展的导向,2016年开始打造的大型音画诗剧“红色三部曲”《中山情》《笃行》和《奋斗的岁月》,赓续着中大的红色血脉,强化了青年人的使命担当。雅艺创新工作室以艺术教育融入乡村振兴为切入点,“线上资源+线下实践”双线并行,启动“互联网+有声书”、支教团美育支持计划等一系列重磅项目,以艺术之美涵养家国情怀,以服务实践彰显青春之美。
打造优质社团,服务学生成长
中山大学社团种类繁多、百花齐放,是学校展现独特风采的窗口。校团委高度重视学生社团的建设,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校团委规范了学生社团的制度建设,建立校院二级学生社团管理机制,明确管理职责,确保学生社团有序开展活动。同时遴选高水平人员担任学生社团指导教师,建立学生社团师资库,加强社团内部工作队伍建设和管理,为优质社团的建设添砖加瓦。
学生社团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是学生与思想政治的枢纽。校团委按照“德、智、体、美、劳”的标准对应建设思想政治、学术科技、体育竞技、文化艺术、志愿公益五大类学生社团,进行精准定位、分类建设。强化学生社团“第二课堂”与专业学习“第一课堂”融合发展,积极营造“学在中大,追求卓越”的优良校风学风,让青年的朝气和活力汇成亮色,让社团发挥出有力的育人成效。
校团委积极引导和深入挖掘报道学生社团工作的先进典型和优秀事迹,打造展现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素质教育成效的“知名品牌”,引导优秀学生社团“走出去”,彰显学校风采,形成良好风尚。国旗班获评“全国百强学生社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研究会被选为广东高校学生社团典型代表参与全国展示,知行学社获光明日报、新华社等多家媒体报道,艺术社团参与央视节目录制,展现我校优秀学生社团和打造学生社团品牌项目的成效,广泛宣传推广学生社团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果。
校团委深入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工作部署,学习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就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内涵要求、规律特征、现状做法、改革创新、制度保障、困难挑战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持续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形成既能确保安全稳定,又能让师生满意的美育和社团工作局面,全方位彰显思政功能和文化价值。校团委以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德才兼备的人才为目标导向,推动美育活动和学生社团育人功能迭代升级,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引导学生自觉追求更有境界、更有品位、更具美感的人生!
文稿终审:校团委 杨小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