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焦

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推进卓越研究生培养——中山大学2023年春季工作会议纪实

稿件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余婷、吴立坚、任婉婷、邱雨 摄影:孙琛 肖遥 王佳鸿 方东妮 李衍衡 编辑:王冬梅 审核:孙耀斌 发布日期:2023-04-10 阅读量:

中大新闻网广州4月10日电(记者余婷、吴立坚、任婉婷、邱雨)春和日丽,中珠再会,砥砺奋进,矢志拼搏。4月8日至9日,中山大学2023年春季工作会议在珠海校区召开。本次大会主题聚焦“研究生培养”,高松校长作主题报告。


4月8日下午

4月8日下午,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作了题为“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全面提升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大会报告,他回顾了过去几年中山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和成绩,探讨了新时期培养引领未来的复合型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思路和举措,为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稳步扎实推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明确了发展目标和工作路径。

高松校长作大会主题报告

研究生院院长陈曾平作了题为“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专题工作报告。陈曾平从研究生教育工作主线讲起,分析了学校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情况,指出了学校研究生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他认为,聚焦育人核心任务、建立卓越研究生教育体系,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构建多元交叉的课程体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建立学位论文分类评价体系;分类明确学位授予标准;压实学生、导师、答辩委员会等责任;提高导师认定的标准,强化培训,完善导师动态调整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强学风建设,提升师生学术诚信意识等。同时他结合对研究生培养的深入思考,提出了具体建议,包括加强研究生教育管理队伍建设,强化研究生管理制度建设,深化激励评价机制、加大对教师参与课程教学和指导研究生的激励与支持,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体系,推进研究生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等。

研究生院院长陈曾平作研究生工作专题报告

8日晚上和9日上午

来自院系及附属医院的10名代表围绕研究生人才培养进行专题报告。专题报告环节由高松校长主持。

高松校长主持专题报告环节

旅游学院院长徐红罡介绍了旅游学院研究生教育的特色。旅游学院坚持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旅现代化发展的思想者和创造者,不断深入推进学科更优、课程更好、模式更新,构建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旅游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形成了以下特色: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将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与国家战略相结合;二是促进学科交叉,拓宽学生视野;三是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路径;四是利用国际平台,加强人才国际交流。

旅游学院院长徐红罡作专题报告

历史学系系主任安东强分享了历史学系的研究生培养经验。历史学系传承优良学风,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优势,凝聚集体智慧,以脱俗求真为理念,培养学术共同体的文化认同。历史学系通过加强基础,重视交叉,打造本硕博贯通的进阶性实践教学、田野考察、红色教育为一体的育人模式,营造了浓厚学术氛围,激发了学生学术创造热情。展望未来,他希望加强历史学的基础学科支撑作用,完善更多元化的人才培养。

历史学系系主任安东强作专题报告

法学院副院长陈毅坚提到,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上,法学院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坚持党建思想引领、实行分层分类培养、优化实践联培体系、强化国际交流合作、深化学科交叉融合。法学院将进一步强化产教协同育人联培机制、优化人才培养质量体系、提升涉外实务人才培养层次、深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造就引领未来的新时代实践性、国际化、创新型涉外法治高层次人才。

法学院副院长陈毅坚作专题报告

智能工程学院副院长谭晓军指出,智能工程学院形成了学科交叉发展,研-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特色。具体体现为加强校企联合培养,如与广汽、华为等联合培养专业研究生,同时做好专业学位培养基地建设,培养能解决问题的新工科人才。智能工程学院的新工科研究生培养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

智能工程学院副院长谭晓军作专题报告

计算机学院肖侬教授指出,计算机研究生培养需要回答“数字化国家未来需要什么样的创新型人才”的问题。对此,计算机学院提出了“计算 • AI + X”创新型计算机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具体举措包括:重塑课程体系,强化计算机类学科领域融合;着力提升科研素养,贯通计算•AI融合思维;严格管理和积极引导,合理制定多样化毕业要求;依托超算平台,建设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在线实践平台“超算习堂”以及丰富的多领域实际应用案例和实践环境。

计算机学院肖侬教授作专题报告

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中山大学医学部主任宋尔卫院士提到孙逸仙纪念医院在研究生培养中,将“以德为先,生命至上”的理念融入研究生的世界观中。从理想信念、示范课程、楷模榜样等多方面着力,在锻炼学生科学的思维时,既重视理论学习,也强调实践能力,将科学的方法融入研究生教育中。并且通过启发式、鼓励式、探讨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中山大学医学部主任宋尔卫院士作专题报告

肿瘤防治中心院长徐瑞华提到,肿瘤防治中心致力于培养“引领未来”的医学科学家,注重研究生创造力的培养,提升研究生专业技术能力,拓宽研究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增强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从管理制度、师资队伍、评价体系、团队建设多个方面同步着力保障教学质量,回应研究生关切需求。

肿瘤防治中心院长徐瑞华作专题报告

化学学院副院长张伟雄谈到了化学学院借引海外智力资源,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培育模式。这一培养模式强调整合海内外优质资源,依托国际合作项目、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际一流大学与研究机构、国际会议等多种国际平台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他以Lehn功能材料研究所在联合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取得的成功探索为例,指出国际性学术领军人对双向互动式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工作机制的重要性。

化学学院副院长张伟雄作专题报告

海洋科学学院副院长苏明说到,海洋科学学院基于研究方向开展研究生培养,将研究生课程开在团队、开在课题组、开在实验室。同时紧紧围绕人格教育、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最终培育出“理论强、知识广”的创新型人才。构建“党建+科考+人才培养”的综合模式,既发挥优秀党员先进模范作用,又在实践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海洋科学学院副院长苏明作专题报告

物理与天文学院副院长杨山清分享了天琴计划大科研平台助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从制度、学科、文化三方面着力,凝练出了“三九式”研究生培养办法,强调研究生教育的“三阶段”、“九步骤”,同时在科研行为准则上提出“十要十不准”,将“求真务实”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形成了精密测量物理学科体系完整的拔尖人才自主培养方法,培养出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能够引领未来的创新型人才。

物理与天文学院副院长杨山清作专题报告

9日下午

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国家监委驻中山大学监察专员刁振强作了警示教育专题报告。刁振强传达学习了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通报了有关违纪违规典型案例,部署了2023年学校纪检监察重点工作。

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国家监委驻中山大学监察专员刁振强作警示教育专题报告

2023年学校纪检监察重点工作:一是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保障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学校落实见效。强化对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科技、人才和健康中国建设等战略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强化对党的二十大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强化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情况的监督。强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情况的监督。强化对学校各级“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强化深化中央巡视整改的监督。强化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主体责任落实的监督。二是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不断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良好的育人环境。锲而不舍纠治“象牙塔”内的四风问题,持续推动师德师风、医德医风建设,加强学校党的纪律建设。三是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反腐败,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查处腐败问题,深化以案为鉴,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加强新时代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四是持续加强自身建设,锻造堪当新时代新征程重任的高素质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强化政治建设,能力建设,廉洁建设。

最后,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作大会总结报告。他表示,人才培养始终是大学的根本,在学校研究生体量已经达到相当规模的实际情况下,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研究生教育的主要任务。高松校长对人才培养工作有长期的、系统的思考,他作了题为“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全面提升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报告,会议报告有高度、有格局、有远见。各院系代表交流发言也很有特点,分享了好经验、好做法。

陈春声书记作大会总结报告

陈春声书记提出四点要求:第一,提高政治站位,履行政治责任,坚持不懈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二,全面、系统、整体落实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推动学术治理体系建设。第三,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推进卓越研究生培养。在研究生培养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推进分类培养,提升学术型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增强专业型研究生培养能力,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第四,认真学习传达贯彻落实本次春季工作会议精神。有关职能部门要围绕会议精神进一步研究工作举措,各学部要结合本次会议精神开展集中学习和深入研讨,及时向学校报告贯彻落实的具体举措。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认真学习春季工作会议精神,从加强学科建设、推进分类培养、加强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建设等方面,切实抓好本单位研究生培养工作。

文稿终审:党委宣传部 黄艳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