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焦

附属第五医院师生员工热议春季工作会议主题报告

稿件来源:附属第五医院 编辑:王冬梅 审核:孙耀斌 发布日期:2023-04-12 阅读量:

中大新闻网广州4月12日电(通讯员张嘉斌)4月8日至9日,中山大学2023年春季工作会议在珠海校区召开,校党委书记陈春声教授主持会议,校长高松院士作大会主题报告。根据会议安排,附属第五医院院长单鸿、党委书记苗伟在主会场参会,医院其他领导班子成员、相关科室负责人和师生代表在医院分会场收看学习。


附属第五医院分会场

聚焦“研究生培养”,校长高松院士作了题为“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全面提升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大会报告,回顾了过去几年中山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和成绩,探讨了新时期培养引领未来的复合型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思路和举措,为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稳步扎实推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明确了发展目标和工作路径。高校长的报告在五院师生员工中引起了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报告精神,结合岗位工作,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和紧迫感,为促进大学“双一流”建设和医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培养更多敢于担当、引领未来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围绕大会主题,医院师生员工展开了热烈讨论。

外科主任、胸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曹庆东:

校长在报告中提出,学科发展是抓研究生教育的关键。而培养引领未来的复合型高层次创新人才也正是专科建设和专科技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医院外科学科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以胸外科为例,科室的年手术量超过1000台,其中,四级手术和微创手术占比均超过90%;在读研究生已经有20人,这也是医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一个缩影。胸外科将继续紧跟学校和医院人才培养建设步伐,进一步提升专科综合实力,致力于培养真正具备研究能力、能解决临床遇到的疑难杂症的复合型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内科主任、消化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李啸峰:

校长的报告全面阐述了如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大学和医院今后的研究生培养工作指明了目标和方向。我认真聆听后感触深刻、备受启发。报告是我们培养研究生的指南针和说明书,我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化“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担当意识,进一步明确地认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涵养师德师风,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做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培养更多站在学科交叉发展前沿、服务国家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医学人才。

教育处处长、博士生导师汤育新:

高松校长在报告中指出,研究生教育是教育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是重大科研成果产出的主要途径,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近年来,我院研究生培养规模不断扩大,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如今,在院研究生超过500人。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对照学校新医科发展布局,坚持固本拓新,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坚持以质为先,完善优质生源培育选拔机制;坚持科教、产教融合育人,强化分类培养;注重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严格落实好“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为国家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引领未来的复合型高层次创新人才。

研究生科科长罗超:

每次听校长的报告都有新启发、新收获。校长指出,要注重内涵建设,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医院近年来鼓励临床医学的学术型研究生参与到基础研究中,由临床导师和科研导师联合指导,并引导学生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开展前瞻性研究,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医院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医院今后将继续强化研究生培养的质量管理,坚持科教、产教融合育人,进一步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夯实导师队伍,培养更多高层次创新医学人才。

生物样本库主任、信息工程与数据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李曼:

高松校长全方位阐述了如何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新时代研究生,其中提到的“注重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将对未来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崇高,在今后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我将鼓励学生更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让他们了解国际前沿技术和研究成果,同时帮助他们了解交叉学科研究的创新思维和研究技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创新能力。

2021级肿瘤学博士研究生陈雨桐:

听完校长的报告,我感触颇深。“今天的研究生,就是明天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作为研究生,我们不仅要熟练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更要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学技术现状和动向,要在做人、做事和做学问等多方面全方位历练,才能成为适应社会需要、事业需要和学科需要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文稿终审:附属第五医院 苗伟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