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焦

附属第一医院师生员工深入学习学校2023年春季工作会议精神

稿件来源:附属第一医院 编辑:王冬梅 审核:孙耀斌 发布日期:2023-04-29 阅读量:

中大新闻网广州4月29日电(通讯员王玲)4月8日至9日,中山大学2023年春季工作会议在珠海校区召开。会议聚焦“研究生培养”,校党委书记陈春声主持会议并作大会总结报告。高松校长作题为“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全面提升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大会报告。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国家监委驻中山大学监察专员刁振强作警示教育专题报告。来自院系及附属医院的10名代表围绕研究生人才培养进行专题报告。


根据会议安排,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附属第一医院院长肖海鹏,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骆腾、副院长曾进胜、副院长匡铭、统一战线代表吴钟凯、国家级科研机构负责人代表区景松在主会场参会,医院其他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相关科室负责人和师生代表在医院分会场同步收看会议直播。

附属第一医院分会场师生员工收看大会直播

春季工作会议结束后,医院迅速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学校2023年春季工作会议精神。骆腾书记主持会议,医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全体职能部门负责人、研究生党总支书记、师生员工代表参加会议。骆腾书记传达了学校2023年春季工作会议精神,重点介绍了未来学校开展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的目标与举措,还传达了警示教育专题报告的有关精神和要求。

附属第一医院召开传达学习中山大学2023年春季工作会议精神专题会议

骆腾书记指出,医院师生员工要深刻认识此次春季工作会议对医院研究生培养及医院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认真学习贯彻春季工作会议精神。要提高政治站位,履行政治责任,坚持不懈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梳理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从加强学科建设、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推进分类培养、加强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强化研究生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切实抓好医院研究生培养工作,以研究生培养成效推进医院、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春季工作会议精神在医院师生员工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广大师生员工表示深受启发,将结合岗位工作,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创医院研究生教育新局面,培养更多引领未来的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

学习心得

匡铭(党委委员、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高松校长在大会报告中所强调的“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全面提升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理念,对附属医院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山一院将继续当好中山大学医学教育的排头兵,持续探索医学研究生培养的新思路、新方法,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学研究平台,做到强学科育人才、强队伍促平台。

接下来在医学部的统筹下,将与兄弟医院一道共同构建中大医科特色的卓越医学人才培养范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推动新时代医学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陈崴(党委委员、内科主任、内科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2023年春季工作会议聚焦“研究生培养”,高松校长的主题报告全面捋清了培养多学科交叉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思路,让我们深受鼓舞和启发。内科学教研室将紧紧围绕大会主旨,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如通过组织实施加强青年科研沙龙、优化课程结构,深化系统化科研培训,积极组织跨学科、医工结合等领域合作交流,举办多样化创新大赛和临床技能大赛,提升师资队伍核心竞争力等一系列举措,为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做出努力!

陈凌武(外科主任、外科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

医科要坚持“临床导向”“疾病导向”,非常认同会议提出“分类培养”的要求,对不同的学位层次、不同学科专业、不同学位类型,有不同的培养目标。研究生阶段是医学科研生涯的起步时期,将医学研究生培养成为具备坚实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初步掌握医学科学研究思路和方法的合格人才,就需要着重培养研究生从临床问题出发,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其通过多学科合作和交叉进行科学探索的能力。

何勉(妇产科主任、妇产科学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

今年学校春季工作会议的主题是“研究生培养”,认真学习高松校长的报告深有感触。对于医科研究生来说,医院是他们学习和工作的基本场所,教学工作应始终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落实“生命至上”和“大健康”理念,以新内涵强化医学生培养,围绕“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既要注重培养研究生的扎实专业技能,也要为他们提供各种条件和机会学习和参与国内外领先科学研究,培养其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要加强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蒋小云(儿科主任、儿科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

作为儿科教研室主任,我对中山大学2023年春季工作会议的主题报告“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全面提升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深感触动。学校在研究生教育上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必须继续努力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提高研究生自主培养质量。研究生教育是教育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对于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希望在培养更多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道路上持续迈进。

詹红(急诊科主任、急诊医学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

参加以“研究生培养”为主题的学校春季工作会议深有感悟:科技发展一日千里、跨学科专业综合人才的渴求日益强烈。经历三年疫情考验冲锋在前的急诊医学学科,面对各种突发灾害事件及疑难急危重症救治模式的适时前移、规范应急急救的创新健康管理实施迫在眉捷!作为教师的一员深感责任重如山:必须要积极培养热爱祖国、品德优良,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团队精神,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力,在本领域中做出创新性成果的高层次创造性急诊人才。任重而道远!

胡文杰(教育处处长、硕士生导师):

高松校长在春季工作会议中强调,“立德树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指明了研究生培养的方向。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落实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牢牢抓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分类培养、加强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建设,特别是利用医科优势,拓宽思政教育途径,针对学术型研究生及专业型研究生打造不同的培养课程,加强过程管理,切实提升学生的科研及临床胜任力,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肖莉华(研究生党总支书记、教育处副处长):

正如高松校长的主题报告中提到,全面提升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需要研究生勤于学习、敢于创造,导师要善于指导、乐于指导,管理部门要加强服务与监督。如何鼓励每一位医学研究生把自己的学业研究融入医院高标准的科学研究中,把自身的临床成长落实到医院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中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作为一线管理人员我们更应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努力创新工作理念,提升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助力医学研究生更好地成长,更快地成材!

周怡(内科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书记、兼职研究生辅导员、博士生导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学生支部书记和研究生导师,我深感责任在肩!将严于利己、以身作则,既要甘于奉献,更要善于创新:努力将自己所学倾囊相授,积极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和水平;带领学生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敢于做栽树人、挖井人,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人才强国作出贡献!

刘斌(妇产科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兼职研究生辅导员、博士生导师):

高校是培养研究型人才,提升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平台,高校附属医院是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服务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我们作为老师,不仅当好“经师”,更要当好“人师”,必须坚持“四个面向”,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研究生,厚植人民至上的家国情怀,让他们勇于攀登学术高峰、勇于承担临床重担,成长为家国栋梁!

喻洋(2022级外科学博士研究生):

高松校长的报告振奋人心,催人奋进。报告提出了“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迫切需求,阐述了“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前沿科学,未来技术”的人才培养方向。我深切感受到了学校对中大学子的殷切期盼,希望我们能够成长为“撬动”国家发展的高水平创新人才。作为医学生,在做好服务患者、精进医学素养的同时,当以“求实、创新、明辨”态度投身于科学研究,努力成为能够肩负时代使命的创新型人才。

李昕仪(2022级内科学硕士研究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学校2023年春季工作会议,正是聚焦研究生培养的主题。认真学习高松校长的主题报告,我深受鼓舞。作为一名医学研究生,我们将全方位接受“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知识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方法科学的艺术”的教育,厚植医学生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家国情怀,成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人民健康守护者。

文稿终审:附属第一医院 骆腾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