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杜结桃、赵一波)2020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一批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着力培养能解决病原学鉴定、疫情形势研判和传播规律研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等实际问题的人才。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公共卫生学院(深圳)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指示精神,全面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同题共答,以扎实推进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交出了一份答卷。
以理论学习提高对建设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的认识
根据党中央及学校党委关于主题教育总体部署和要求,公共卫生学院和公共卫生学院(深圳)党委领导班子开展了主题教育理论学习,通过组织读书班,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听取报告等方式,全覆盖逐篇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章,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7本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论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讲话和重要论述精神。
公共卫生学院与公共卫生学院(深圳)党委通过交流研讨,组织专题联学。4月21日,两个公共卫生学院党委联合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习会,会议聚焦“人才培养”主题,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
以调查研究把准建设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的难点痛点
公共卫生学院和公共卫生学院(深圳)党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的重要指示要求,围绕“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的调研主题,落实好主题教育调查研究工作。
公共卫生学院党委先后完成了22次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的调研。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组织全体院领导班子成员以及部分学院中层干部到国内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对标单位调研7场,包括到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到实践教学基地调研2场,包括到广东省公共卫生研究院、深圳宝安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在学院内部围绕党建与业务融合、人才培养、党团班一体化等问题深入党支部、团支部,采用座谈、问卷星等形式征求意见7场。
公共卫生学院(深圳)党委围绕调研主题开展了11场次的调研活动。与国家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吴尊友、广东省疾控中心副主任李艳、深圳市疾控中心书记、主任邹旋等专家学者研讨,先后前往深圳市疾控中心、光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光明区社康管理中心、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和东莞市大朗医院开展座谈调研和访谈。在学院内开展了4次调研活动,先后召开了党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座谈会、教研室主任座谈会、2022级班干部座谈会和学生干部代表座谈会。
根据调研情况,两个学院聚焦人才培养方案及模式改革,就培养更契合行业需要、能够解决病原学鉴定、疫情形势研判和传播规律研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等实际公共卫生问题的新时代公共卫生专业人才方面,梳理出各自核心突破的工作重点。
以实际举措推动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改革
如何培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公共卫生学院拿出了一系列的实际举措,提出了构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新范式、建设公共卫生学科学研究新高地、开拓公共卫生师资发展新途径、提升公共卫生社会服务新高度、创建公共卫生教育管理新机制、开创公共卫生国际合作新局面等六个方面的改革措施,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
在构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新范式方面,公共卫生学院与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建立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探索具有能解决疫情形势研判、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等能力的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双方联合出台《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关于联合成立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工作组的通知》,对示范基地的管理运行、招生管理、经费投入等做了规定。目前示范基地有序运行并成为高校与疾控部门深入合作的试验田,已完成医防管“三栖”人才培养实验班的第一批15人的招生,并完成培养方案制定,成立了医防管“三栖”人才培养实验班党支部和团支部,补充遴选一批有实践经验的高水平实践基地导师,充实师资力量。
在建设科研高地上,公共卫生学院围绕实验室建设的难点问题——旧楼搬迁改造和新楼装修进行攻关,设立了旧楼搬迁改造和新楼装修工作专班,加强旧楼装修改造和平台搬迁事宜的宣讲,积极获取社会、政府对学院科研、教学平台建设的支持。目前达安基因捐赠的500万仪器设备已经到位,获得格卢瑞生命科学有限公司30万元和默沙东公司40万元的人才培养捐赠经费。与蒙牛公司共建中山大学-蒙牛中老年营养与健康联合研究中心,获1000万元经费支持。
在开拓公共卫生师资方面,公共卫生学院积极打造质量结构双优师资队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补充遴选了一批有实践经验的高水平实践基地导师,充实师资力量。建立校内外导师定期交流合作机制,选派骨干专任教师到基地挂职锻炼。
公共卫生学院还在提升公共卫生社会服务等方面着力,服务地方基层公共卫生建设,推动更多的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探索适应公共卫生特点的有效成果转化模式。在从化区温泉镇宣星村、梅州大埔中学建立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健康科普(劳动教育)基地。在创建公共卫生教育管理新机制和开创公共卫生国际合作新局面等方面,公共卫生学院也切实拿出实际措施,取得全面进展。
公共卫生学院(深圳)突出以传染病为特色,与公共卫生学院错位发展,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解决四类实际问题的公共卫生人才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深入优化培养方案、深化基地合作等举措。
在优化培养方案方面,公共卫生学院(深圳)在课程中加强对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加强传染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技能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现场处置能力,完善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等核心专业必修课程的知识结构与教学模式,加强多学科交叉专业知识的传授。并于2023年秋季学期开设公共卫生领导力和现场流行病学课程,邀请疾控、慢病、医院、社康等行业专家参与授课,提升学生分析研判问题的能力、决策力和领导力,提升学生流行病调查现场技能等。
在深化基地合作方面,公卫卫生学院(深圳)持续完善 “本科生培养-研究生培养-科学研究”三位一体的基地合作建设思路,夯实“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深圳市疾控部门初步达成共同设置“本科生创新培优实验班”协议,制定了“本科生创新培优实验班”设置方案,优化本科生基地培养模式。与疾控、慢病、医院、社康等行业机构合作设立创新培优实验班,优中选优、小班教学,同时配备院内导师及校外行业导师,对本科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指导,瞄准行业需求,支持定向就业,着力培养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及应用能力,培养卓越公共卫生人才。同时,学院也努力加强研究生合作基地建设,已建成16个基地,其中慢性病防治中心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获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将进一步深化与基地合作,持续提升公共卫生硕士研究生在基地或行业单位的实践学习效果。
此外,公卫卫生学院(深圳)利用基地合作契机,进一步推进“三全育人”工作,推动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融合,开展青马班公共卫生实践项目,组织同学们前往光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东莞市大朗医院开展线下研学活动,了解公共卫生急难问题。
2022年,公共卫生学院和公共卫生学院(深圳)成功进入全国首批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行列,目前,公共卫生学院和公共卫生学院(深圳)还共同制定了《推进学校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形成了初稿,明确了建设目标、组织领导、工作任务和保障支持措施,在建章立制方面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以主题教育为契机,两个学院积极主动谋划发展,聚焦人才培养,以主题教育实效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而努力奋斗。
文稿终审:公共卫生学院 范瑞泉
公共卫生学院(深圳) 汪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