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焦

解决患者“急难愁盼”,附属第七医院将“困难停车”变为“智慧停车”

稿件来源:附属第七医院 编辑:王冬梅 审核:孙耀斌 发布日期:2023-07-27 阅读量: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臧卢璐、邹建)面对患者提出的“停车难”问题,附属第七医院(以下简称“附属七院”)多次整改,协调多个单位、部门形成合力,通过新建周边停车场、开通“导航停车”、患者停车优惠三大举措,将问题逐步整改解决,为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添翼助力。


聚焦“急难愁盼”,给问题“把脉问诊”

“医院各方面都好,环境舒适,但停车十分不便!”——这是附属七院公众号后台最常看到的一类患者留言。

附属七院位于深圳市光明区,自2018年开业以来,现有急救车辆、移动医院车辆、医护人员车辆、公务车辆合计约1300辆,现有停车位不足600个,无法满足车辆停放需求,每日早晨7:50院内停车位已满。随着医院快速发展,门诊量迅速增加,特别是2022年顺利通过三甲评审后,往来医院车流量较评审前呈指数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平均每日往来医院车辆约3500辆(较往年增长35%),有停车需求的约1500辆。患者停车难问题逐步突出。

为解决患者“急难愁盼”的停车难题,何裕隆院长、陈起坤书记、分管后勤的陈纯副院长多次带队运用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压实责任,深入基层,将问题“把脉问诊”“解剖麻雀”,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案,并坚持边调研、边整改、边落实,持续推进调研结果转化,确保“调”出实招、“研”以致用。

医院领导班子多次带队调研、协调患者停车难问题

增加车位供给,改善患者停车环境

针对周边停车场距离远、车位少的问题,附属七院通过协调交通局、交警部门、所属街道办和医院北门附近的海鑫光工业园管理方,利用其工业园内闲置地块新增建设海鑫光停车场,停车位303个。再加上离医院不远的花海书吧停车场和另外稍远的2个停车场,合计停车位约1300个。根据门诊开放时间,现有车位上午下午轮转使用,可基本满足患者需求。

新停车场启用后,部分患者反映停车场附近因地铁建设导致车道拥堵,医院与光明区政府交警部门、交通局、创文办、卫健局、工务署等相关部门积极沟通,督促相关部门落实整改,目前停车场通道拥堵和人车混流安全隐患等问题已极大缓解。

智慧导航引领,实现患者便捷停车

为推进智慧化医院建设,附属七院还在公众号上推出了“导航停车”小程序,其根据医院功能区和周边停车场位置不同,备注说明离院距离和注意事项,从源头提醒告知患者和家属根据不同需求前往接送患者和停车。

患者预约挂号后,通过“导航停车”功能可到达医院三大中心(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急诊入口、门诊即停即走通道入口和靠近住院楼的两个入口,方便家属车辆即停即走接送患者,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患者绕路步行距离。同时,车辆也可以在小程序上导航到医院附近的4个停车场,极大方便了来院患者。

医院还通过线上和线下形式对临床医护人员、第三方劳务派遣人员进行培训,让员工学习如何有效指引患者停车和快速到达各个功能区域,得到患者一致称赞。

医院公众号“导航停车”小程序页面

患者停车优惠,彰显医院人文关怀

为努力实现医院“让老百姓满意”的核心价值观,医院经过与海鑫光停车场管理方反复沟通争取,在该停车场刚刚投入两百多万的前提下,同意启动为医院困难患者车费给予适当减免。优惠后,患者停车24小时内仅需支付10元(正常收费24小时内20元)。现阶段停车优惠仅针对住院困难患者,接下来,医院将继续尝试实现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停车优惠服务,充分彰显医院人文关怀。

2023年1月份至今,医院为血透患者、重症监护中心患者及家属车辆办理停车优惠服务,累计为1693车次办理优惠减免,其中办理免费124车次,免费金额约2480元;优惠1569车次,优惠金额约15690元。

2023年4月24日附属第七医院党委查房现场:医院北门停车场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附属七院把调查研究作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针对患者停车问题进一步开展实地调研,通过持续努力,多次与政府部门协商,今年6月已形成圳美社区(云谷片区)停车改善方案。方案通过协调医院周边宜停车泊位规划建设、即停即走通道建设、公共交通线路优化、便民公共设施建设等一系列新举措,将持续完善医院周边停车场中长远期规划建设和公共交通线路设置问题,切实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文稿终审:附属第七医院 陈起坤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