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新闻

首页 > 科研新闻 > 正文

我国的植物园保护了多少种本土植物?

稿件来源:生态学院 编辑:谈希、王冬梅 审核:孙耀斌 发布日期:2023-04-08 阅读量: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田鑫、李哲、李羽彤)作为实施植物迁地保护最重要的场所,植物园在我国的植物迁地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国家植物资源本底和生物战略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已建立200多家植物园,它们迁地收集和保护了多少种植物?未受到迁地保护的中国本土植物种类在地理空间上和生命之树上又有什么分布特点?哪些植物应该优先受到迁地保护?

针对该问题,中山大学生态学院叶建飞副教授团队进行了大规模的数据收集。基于中国维管植物迁地保护数据库、一棵包含95.70%中国维管植物属的生命之树和1,540,695条植物物种县级分布数据,评估了中国植物园对本土植物多样性的保护成效。


图1 中国的植物园对各大类群迁地保护的覆盖度


研究发现,中国的植物园至少迁地保护了41.70%(12,716种)的中国本土维管植物物种和49.31%(1,715种)的中国维管植物濒危物种(图1)。在中国维管植物299个科3,071个属中,有16个被子植物科和696个属未得到迁地保护。此外,研究还识别出了18个未受到迁地保护的进化分支以及中国三个迁地保护优先区域:东喜马拉雅——横断山区、滇东南地区和重庆东部—湖北西部地区。在胡焕庸线东南侧,未受到迁地保护的植物物种比例在每一个网格中均低于50%,特别是在中国中部到东南部一带最低。相比之下,该比例在胡焕庸线的西北侧大部分都高于50%。

为了提高我国植物多样性的迁地保护效果,研究最后为中国植物多样性的迁地保护提出了6条建议。该研究为我国植物迁地保护提供了优先保护物种名单和优先保护区域信息,为确立中国植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制定植物迁地保护策略和相关政策、科学布局和建设国家植物园体系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该研究近日以“Identifying gaps in the ex situ conservation of native plant diversity in China” 为题在国际学术期刊Biological Conservation在线发表,中山大学为该成果第一完成单位。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和深圳市稳定支持计划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biocon.2023.110044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