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新闻

首页 > 科研新闻 > 正文

新辅助化疗提供新选择,附属第六医院团队在ASCO发布结直肠癌领域新研究

稿件来源:附属第六医院 编辑:郑龙飞、王冬梅 审核:夏瑛 发布日期:2022-06-16 阅读量: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简文杨、戴希安、胡华斌)2022年6月6日美国当地时间9点45分(北京时间22时45分),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邓艳红教授代表OPTICAL研究团队受邀参加了全球肿瘤领域盛会--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并作为结直肠癌领域唯一来自中国的口头报告就OPTICAL研究结果进行报告。


邓艳红教授在ASCO年会作口头报告


研究结果提示,术前接受3个月的FOLFOX或CAPOX方案的新辅助化疗和直接手术的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8.4%和76.6%,p=0.16。新辅助化疗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直接手术组患者(94.9%对比88.5%,p=0.01)。同时,新辅助化疗可以为局部进展期结肠癌患者带来7%的病理完全缓解率和20%的肿瘤降期率(降期至0-I期)。

附属第六医院汪建平教授、邓艳红教授和黄美近主任医师作为研究共同PI,探索对目前肠癌经典化疗方案进行顺序优化。将原本术后进行的化疗中的一部分前移至手术前进行(也就是新辅助化疗),然后再进行手术及术后化疗。

该策略安全可行,并不会增加手术风险。此外,亚组分析提示女性和年轻患者可能更能从新辅助化疗中获益。

6月8日上午,附属第六医院研究团队汪建平教授、邓艳红教授、黄美近主任医师、胡华斌副主任医师就结肠癌新辅助化疗口头报告研究接受多家媒体采访,包括研究背景介绍、研究解读和深度采访,畅谈6年来的研究体会。


新闻发布会现场


术前新辅助化疗——局部进展期结肠癌患者治疗新策略

近20年来,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已跃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二位,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对于III期和高危II期结肠癌患者,术后奥沙利铂为基础的辅助化疗是目前的标准方案,但是仍有20-30%的患者会出现复发转移。包括伊立替康、贝伐珠单抗和西妥昔单抗在内的新型化疗药物和靶向药物应用于结肠癌辅助治疗均未能进一步提高疗效,如何提高局部进展期结肠癌患者预后仍然是学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

术前新辅助化疗是最有希望突破上述困境的治疗策略之一。具有以下理论优势:一是在术前缩小原发肿瘤,提高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二是减少术中肿瘤细胞种植播散;三是有效杀灭微小转移灶和亚临床病灶,降低术后转移风险。

因此,为了探索新辅助化疗在局部进展期结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寻找提高结肠癌患者预后的治疗新策略,由附属六院牵头,全国28家高水平医院参与的“局部进展期结肠癌新辅助化疗的多中心、随机对照、III期临床试验(OPTICAL)”于2016年1月正式启动,2021年4月完成入组。


新辅助化疗安全可行,且女性患者或更能受益

对于局部进展期结肠癌患者,mFOLFOX6或CAPOX方案的围手术期化疗与标准治疗相比3年的DFS存在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有意义,但新辅助化疗是安全的,带来明显病理降期和病理完全缓解,提高了3年总生存,以及女性患者获益明显。

来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Stitzenberg KB教授对OPTICAL研究进行了点评。她认为对于局部进展期结肠癌患者新辅化疗是安全的,相比直接手术具有更低的术后30天死亡和二次手术风险。其他非常有价值的发现包括,总生存期的显著延长,分期为T4以及女性患者更能从新辅助化疗中获益,而年轻的女性患者似乎获益最大。她认为,对于体能状况较差、肿瘤边界可切除以及在手术资源受限的情况下,新辅助化疗是一种安全且合理的新策略。此外, OPTICAL还引起了与会专家的热烈讨论,对OPTICAL研究的细节进行了提问。

以中国南方肿瘤临床研究协会(CSWOG)为平台,附属第六医院作为PI单位在结直肠癌多学科治疗领域不断开拓进取,继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研究FOWARC在2015和2018年2次入选ASCO年会口头报告并在国际肿瘤学顶级期刊《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发表后,附属第六医院学者继续开拓进取,贡献中国方案,引领优化指南。OPTICAL研究历经6年,深耕易耨,终获成果,为全球结直肠癌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和希望。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