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韩乾教授
中山大学在其2023年秋季工作会议中提出的主题“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服务国家战略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不仅是对学术和技术的一次挑战,也是对经济和金融领域的深度探索。作为中山大学经济金融领域的一名学者,我深感这个主题的提出恰逢其时,也感到了我们在这一进程中所肩负的重任和无限可能。
首先,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是中山大学经管学科应当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这意味着我们的研究成果不仅要在科学上取得突破,更要在实际应用中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过去二十年间,主要经济体的构成中无形资产的占比正逐渐超过有形资产,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无形经济的崛起正在或即将如何影响科技创新的进程,是我们每一个中大经济管理学者应该关注的重大问题。
我们可以考虑建立一个专门的无形资产研究中心或机构,致力于研究知识产权、数据等无形资产评估和交易的最佳实践和市场趋势,以及无形资产交易的法律和商业模式。这个研究中心可以与企业、政府和其他研究机构合作,开展前沿研究,推动无形资产领域的发展。通过这一举措,中山大学将为无形资产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力支持,为大湾区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智力资源。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校的声誉和影响力,还能够促进无形资产的保护和合理交易,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合作搭建桥梁,为国家的经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其次,我们应积极开展基于无形资产的金融体系研究。科技创新企业最大的特点是技术投入大,资产的表现形式大多数是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及较大的沉没成本,因而很难成为贷款过程中的抵押品。这对科创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作为中山大学的经济和金融研究人员,应对科研成果的市场潜力、技术先进性、应用范围等进行全面评估,并以此为基础探索无形资产的交易机制,推动银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科技企业进行资金支持。我们还应积极研究资本市场体系如何适应新的经济形式的需求,克服现有金融市场的缺陷,使金融市场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第三,中山大学还可以充分利用其在经济学和金融学科的优势,参与大湾区的经济政策研究和制定。通过深入开展如何通过政策激励来促进科技创新、如何在税收和财政政策上支持创新企业等问题的研究,可以为政府制定更有效的政策提供建议,为学校的科技发展创造更良好的外部环境。
中山大学在培养未来的经济和金融领域人才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人才培养本身就是一个经济体内的重要无形资产。通过设置与科技创新相关的经济和金融课程,如科技创新管理、创业金融等,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为大湾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培养了高质量的人才。
综上所述,中山大学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不仅要加强科研能力,还要深入参与到大湾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和金融发展中。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金融领域的创新以及经济政策的研究和无形经济领域的研究和支持,中山大学必将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繁荣的重要力量,为国家的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文稿终审:岭南学院 黄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