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本次秋季工作会议聚焦“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学校在百年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员令”,充分体现了学校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重要贺信精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面对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使命新要求,面对百年新征程的新形势新目标,面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期待新任务,如何克服“本领恐慌”加强能力建设成为每一位党政管理干部的必修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常说现在领导干部有个‘本领恐慌’问题,其中最根本的本领不足是理论素养不够。”“年轻干部要胜任领导工作,需要掌握的本领是很多的。最根本的本领是理论素养。”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治理能力的提升、干事创业本领的提升都离不开理论素养的提升。
一、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和研究,进一步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其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发展。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和研究,用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武装头脑,进一步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切实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进而为学校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澎湃动力,服务学校事业长远发展,更好地向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勇毅前行。
二、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强化法律规章制度的执行与落实,进一步提高办学治校能力。思想理论为法律规章制度提供指导和基础,法律规章制度是思想理论的具体体现和应用,提高理论素养就要在工作中大力推动法律规章制度的制定、执行与落实。一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党政管理干部要熟悉掌握所在工作领域的“上位法”,争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模范,争做工作领域的行家里手。二是要建立健全以《中山大学章程》为统领的制度体系,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办学治校的全过程,形成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的工作格局。三是提升党政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水平。对属于重复性常态化工作,要明确规则和标准,加强流程化程序化管理。对于工作领域中的模糊地带、交叉地带、真空地带,要切实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建章立制工作,不断完善内部治理体系 。
三、以高度的行动自觉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双融共促,进一步增强干事创业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处理好党建和业务的关系,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双融共促,切实增强干事创业本领。要以党建工作引领和推动业务工作,以业务工作实绩检验党建工作成效。一方面,党建工作为学校各项业务工作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业务工作中得到有效地贯彻执行。另一方面,学校各项业务工作得以有效开展必须依靠党组织,通过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把业务工作落实落细、服务中心、服务大局。
在国家高端智库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工作,愈加深刻感受到提升理论素养、克服“本领恐慌”对于智库建设发展的重要意义。要深学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港澳工作的重要论述,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治港治澳的方针政策开展有组织科研攻关,基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目标加强制度建设,健全体制机制,提升治理能力,完善内部治理体系,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双融共促,在学校百年新征程中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系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党政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