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我国著名器官移植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器官移植科学术带头人何晓顺教授团队成功实现了全球首例“血流不中断”人体肝移植术。 何晓顺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这项移植新技术,使得捐献的器官不需要灌洗,也不需要放在冷藏箱保存,让捐献者转赠的“生命礼物”少受损伤,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器官的功能,...
本报广州8月10日电 日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一院)副院长、器官移植科学术带头人何晓顺团队成功地实现了两例“不中断血流”人体肝移植术,破解了器官移植领域的一项世界性难题。 何晓顺介绍,器官移植技术问世63年以来,在传统器官移植过程中,器官一旦离开捐献者体内,便处于“无血流供应”状态,从数...
本报讯 记者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获悉,该院何晓顺团队近期已成功实现三例“不中断血流”肝移植,破解了器官移植领域的一项世界性难题。据悉,该新技术有望改写世界器官移植事业的历史,推动我国成为器官移植这项医学尖端技术的领跑者。 器官移植技术问世63年以来,移植过程中的缺血损伤这一核心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
新华社广州8月10日电 中山大学10日发布消息,该校何晓顺团队已成功实现两例“不中断血流”肝移植,破解了器官移植领域的一项世界性难题。 器官移植技术问世63年以来,移植过程中的缺血损伤这一核心问题一直以来未得到解决,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也成为器官移植发展的“技术天花板”。 为了提高器官移植的疗效,中山...
深圳特区报广州8月10日电 7月23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中山一院)何晓顺团队成功地实现了全球首例“血流不中断”人体肝移植术,将肝脏以“最鲜活”的状态移植给了患者。手术过程比常规肝移植更平顺,术后肝功能指标明显优于传统肝移植手术。8月8日,该团队为50岁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男性患者张某成功实施了...
记者昨日获悉,由广州医生团队操刀的全球首例“不中断血流”肝移植手术,近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功完成。 器官移植技术问世63年以来,志愿者捐献的器官要经过“灌洗、低温保存、再灌注”的技术处理,才能移植到受捐患者的体内,这已经成为“医学常识”,也被写入医学教科书。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团队另...
央广网广州8月11日消息(记者郑澍)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接受肝移植的两名患者如今恢复情况理想,其中一位已于昨日(10日)下午出院。在过去,器官移植需要经过“灌洗、低温保存、再灌注”的技术处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器官移植中心首席专家何晓顺带领团队经过7年的研发,成功研制出“多器官...
“不中断血流”的器官移植,由广东医生实现了。 8月10日,首位接受“不中断血流”肝移植手术的王先生顺利出院,这位51岁的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患者于7月23日接受了手术。如今,讲出自己“重获新生”的经历,他激动得哽咽着:“感谢医生,我恢复得很快……非常感谢!” 这样的成功并非偶然。8月8日,另一名50岁的肝硬化患...
中新网广州8月10日电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0日举行发布会宣布,知名器官移植专家、该院副院长何晓顺团队日前成功实施全球首例“无缺血”人体肝移植手术,为一名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患者进行肝脏移植时,创造了“不中断血流”的新纪录。 中国工程院院士、知名器官移植专家王学浩称,该项新技术将使肝脏器官功能得到最...
新华社肯尼亚拉穆7月28日电 在肯尼亚拉穆郡曼达岛28日开幕的首届“古今中国与东非联系国际论坛”上,由中国、美国和肯尼亚专家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宣布在曼达岛发现了具有中国血缘的3具人骨遗骸,其中一人可能生活在郑和下西洋的时代。 美国考古学者查普·库辛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是考古学者首次在东非地区发现具...
7月13日至15日,由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院长陈伟蓉教授带领的眼科专家组来萨开展“送医上岛”活动,义务为萨摩亚患者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复明手术。 7月13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专家们一下飞机,不顾连续十多个小时长途飞行的疲劳,将十几箱医疗设备和药品搬运上车,直奔萨摩亚国家医疗中心眼科手术室,调试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