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持续探索适应新需求的创新模式。 中山大学校长罗俊最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学的根本任务在立德树人,大学的责任就是把人才培养好,把学校做好。大学人才培养也成为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事实上,广东高校近来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推出新的人才培养举措,为培养适应国家战略发...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改革开放40年来,党和国家对基础研究一直非常重视,不断加强对基础研究的战略部署。“基础研究投入持续增长,从2011年的411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822亿元,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教授罗俊向《中国科学报》表示,尤其是国家科学技术部、...
作为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发挥引领作用。 携手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正在经历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转变。近年来,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深化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合作,构建开放性区域...
“要加快走到国内高校第一方阵、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中去。”自2015年担任中山大学校长以来,罗俊频推改革,让外界印象深刻。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用“幸运”形容自己。在他看来,科学家,赶上了一个非常好的时代,自己也感到非常幸运。 从建议增加博士研究生指标到建议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布局,罗俊自当选全国人大...
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的校道上,偶尔会出现一位穿中山装的白发老人。他喜欢独自一人下楼拿当天的报纸,然后在西区宿舍附近遛弯。这位老人就是中国MPA(公共管理硕士)泰斗、 中山大学百岁教授夏书章。 在报纸上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看望文艺界社科界政协委员的消息时,他感到非常振奋:“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鼓舞人心。社科...
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大学校长罗俊在发言中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地方立法须先行。 “相较于香港、澳门,广东在立法方面的地方权限相对有限。大湾区在建设发展中,遇到的法制壁垒问题不全然要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解决。”他建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国务院可以在不涉及国家主权的领域,赋予广东更大立法权和行政管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当前,广州正着力建设科技创新强市,打造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如何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近日,本报评论员就营造良好科学文化氛围、建设科技创新强市等话题,专访了著名物理学家、科普作家、中山大学...
两会话题 “中山大学有2266名教授具备博士生导师资格,但博士生每年招生规模只有1700人。在保证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博士生指标后,一般都是2—3名教授去竞争1个博士生招收名额,一批优秀教授不是每年都能招收博士生。”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大学校长罗俊院士近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提出扩大博士生招生、...
3月5日下午,“巾帼追梦新时代”粤港澳女职工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主题活动在广州举行,600多名女职工齐聚广州庆祝属于自己的节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省关工委主任张帼英,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吕业升,广东省政协原副主席温兰子等出席活动,粤港澳三地600多名女职工欢聚一堂,共庆“三八...
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夕,一场特殊的庆祝晚会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上演。舞台上的表演者不是别人,正是医院各科室的医护人员。她们脱下白大褂、放下手术刀,或登台大方“秀”才艺,或通过访谈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赢得阵阵掌声。 她们中,有深耕临床医疗28年的儿科医师,有打破“糖尿病终身无法逆转”论调的内分泌科教授,...
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大学校长罗俊院士6日表示,“天琴一号”技术验证试验卫星预计今年年底前发射,该卫星将对高精度空间惯性传感器、无拖曳控制技术、微牛顿量级的推进技术、激光干涉仪等核心技术开展在轨验证。 罗俊介绍,位于珠海的“天琴一号”地面观测台站已经基本建成,目前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即将运行。位于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