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山大学获悉,该校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将联合研制并发射一颗极地卫星,这将是我国首颗北极航道监测科学试验卫星,预计2022年发射升空。目前,该卫星平台和载荷的设计已基本完成。 “这颗极地卫星由中山大学负责设计,具备全球观测能力,但我们重点关注北极海冰变化。”中山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程晓介绍说...
■ 开篇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必扶智。2020年最后一个月,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最后关键期。脱贫路上,有一群贫困家庭青年人,坚信知识改变命运,通过不懈努力,考上大学,实现理想。 全面小康,还好有你,还好有梦。今起,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推出“还好有梦”全媒体报道,记录五位考上重点大学青年人...
为进一步观测、研究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中山大学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共建的“全球变化天基观测系统联合研究中心”日前落地广东。据悉,双方联合研制的北极航道监测科学试验卫星目前已完成了平台和载荷设计,预计2022年发射升空。 这是我国首颗北极航道监测科学试验卫星,由中山大学负责设计,卫星发射升空后可实时监测...
新华社广州12月4日电 记者4日从中山大学获悉,中山大学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将联合研制并发射一颗极地卫星,这将是我国首颗北极航道监测科学试验卫星。卫星预计2022年发射升空,目前卫星平台和载荷的设计已基本完成。 在3日举行的全球变化天基观测系统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卫星遥感高峰论坛上,中山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
12月3日,记者从在中山大学举行的“全球变化天基观测系统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卫星遥感高峰论坛”了解到,中山大学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将联合研制并发射一颗极地卫星,这将是我国首颗北极航道监测科学试验卫星,预计2022年发射升空。目前卫星平台和载荷的设计已基本完成。 中山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程晓在论坛...
12月3日,记者从在中山大学举行的“全球变化天基观测系统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卫星遥感高峰论坛”了解到中山大学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将联合研制并发射一颗极地卫星,这将是我国首颗北极航道监测科学试验卫星,预计2022年发射升空。目前卫星平台和载荷的设计已基本完成。 中山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程晓在论坛上...
12月3日,由中山大学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共建的“全球变化天基观测系统联合研究中心”(下简称“联合中心”)在中山大学揭牌成立。该中心旨在从国家重大需求和科学目标出发,开展原创载荷的论证、研究与开发,将联合推动创新型通量卫星、冰卫星等全球变化卫星系列工程立项,获取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科学观测数据,致力...
12月3日,由中山大学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共建的“全球变化天基观测系统联合研究中心”(下简称“联合中心”)在中山大学揭牌成立。该中心旨在从国家重大需求和科学目标出发,开展原创载荷的论证、研究与开发,将联合推动创新型通量卫星、冰卫星等全球变化卫星系列工程立项,获取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科学观测数据,致力...
3日,中山大学举行了“全球变化天基观测系统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卫星遥感高峰论坛”。南方+记者在会上了解到,中山大学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将联合研制并发射一颗极地卫星。 这将是我国首颗北极航道监测科学试验卫星,预计2022年发射升空。目前卫星平台和载荷的设计已基本完成。 [卫星轨道及目标示意图。] 卫星轨道及...
12月3日,由中山大学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共建的“全球变化天基观测系统联合研究中心”(下简称“联合中心”)在中山大学揭牌成立。该中心旨在从国家重大需求和科学目标出发,开展原创载荷的论证、研究与开发,将联合推动创新型通量卫星、冰卫星等全球变化卫星系列工程立项,获取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科学观测数据,致力...
11月28日,由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中山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主办的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院系联盟2020年会在广东珠海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澳门城市大学等50余所大学的130余位嘉宾出席了年会。 据了解,为贯彻落实中央两办《...
你知道吗?北极冰川的融化,不仅关系全球气候变化,跟我国北方的雾霾也是息息相关。为从国家重大需求和科学目标出发,开展原创载荷的论证、研究与开发,中山大学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共建“全球变化天基观测系统联合研究中心”(下简称“联合中心”),将联合推动创新型通量卫星、冰卫星等全球变化卫星系列工程立项,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