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 【参考消息】以开放心态推动东西文明交流互鉴——专访法国汉学家、中山大学教授梅谦立

    法国人蒂埃里·梅纳尔(中文名梅谦立)已经在广州生活了17年。作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的他,也是西学东渐文献馆副馆长、广州与中外文化交流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追随前人利玛窦的脚步,他从欧洲走向东方。如今,他又以汉学家的身份,在广州这座东西文化交融的城市,观察并推动文明的交流与互鉴。转向东西哲学研究《参考消息...

  • 【人民日报】珠海海洋科普中心计划今年6月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建成投用

    经略海洋,向海图强。3月5日,第一届港珠澳海洋产业发展论坛暨中国-东盟海水养殖产业发展论坛在珠海开幕,蓝海科技产业园正式揭牌;3月8日,珠海海洋科普中心建设项目开工仪式在中山大学海琴教学楼召开,预计将于今年6月竣工后投入使用……在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以下简称“南方海洋实验室”)等重...

  • 【羊城晚报】世界青光眼周|高危人群定期检查眼压、眼底

    3月10-16日是第十七个世界青光眼周,今年的主题是:共管慢病青光眼,留得光明恒久远。3月13日下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青光眼科组织了世界青光眼周主题义诊、眼健康“大家”讲堂、科普直播等系列活动。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街坊冒着雨赶到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珠江新城院区临床楼大厅,与葛坚教授、卓业鸿教授眼科大咖...

  • 【光明日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香港医管局签署合作协议 共同谱写健康湾区新篇章

    3月13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一院”)与香港医院管理局(以下简称“香港医管局”)举行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仪式,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山一院院长肖海鹏,香港医管局代理行政总裁邓耀铿代表双方,就互访交流、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方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香港医务卫生局(以下简称“香港医务局”)局长...

  • 【经济参考报】多措并举助力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民营企业中90%以上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中90%以上是民营企业。民营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在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新、实现共同富裕等多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相较于其他经营主体,民营中小微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总体偏弱,面临诸多困难,...

  • 【中国科学报】"为爱发电",中大教授揭秘长臂猿如何"夫唱妇随"

    人类音乐和语言的起源与演化,是《科学》杂志在2005年提出的125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之一。人类从哪里来?人类行为是如何演化的?这是非常令人着迷的问题。但在漫漫历史长河里,早期人类行为没能留下影像资料,而与行为直接相关的大脑则很难留下化石,因此,研究人类的近亲——灵长类动物,就成了理解人类行为的最佳途...

  • 【广州日报】以学生成长为中心 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昨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第三场“代表通道”,6位代表分享着有温度、接地气的故事,彰显使命担当,汇聚信心力量。来自广东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走上“代表通道”接受采访。在回答“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个问题时,高松提及了三十多年前的那段学术往...

  • ​【中国教育报】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大学校长高松: 让学生参与更多高水平研究

    今天,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三场“代表通道”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在“代表通道”上讲起一段故事。“30多年前,我在北大读硕士期间到广州珠江冶炼厂,做稀土分离的工业放大。这期间,我碰到了一个难题,稀土料液进到萃取槽后变成一团糨糊。文献里没有现成答案,我只能...

  • 【南方日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以高质量人才供给助力高质量发展

    3月1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三场“代表通道”举行。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向媒体分享了自己不断突破自我解决新问题、开拓前沿领域的故事。高松表示,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思想力和行动力,从而培养其创造力。而培养创造性人才,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参与高水...

  • 【南方日报】影帝主演、五条人客串,讲述中大故事的历史人物传记片《坪石先生》在韶关杀青

    “大家听好口令,往这边走,自然一点。”近日,在韶关曲江区白土镇历史文化古街区电影《坪石先生》拍摄现场,60余名演员按照导演的指令进行着各自的演绎。电影《坪石先生》以1938年抗战期间广州沦陷,中山大学、私立岭南大学等学校被迫迁徙为背景,讲述了以中山大学黄际遇、卫梓松、杜定友为代表的一批教育大家从云南澄...

  • 【南方日报】金庸与中山大学

    我与金庸结缘,缘于广东文坛领袖黄树森老师。1993年我以一个“理科男”的身份考进中山大学中文系,在黄树森老师的一次学术讲座上,以初生牛犊的大胆发言得到黄老师垂青,从此跟着黄老师,冒冒失失地闯进广东当代文学批评界。当时“三联版金庸全集”刚刚推出,火遍读书界,我虽然只是一名穷学生,但也“斥巨资”买下一套...

  • 【南方日报】中大校长高松走上“代表通道”:今年将到香港设立高等研究院

    3月1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第三场“代表通道”。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向媒体分享了自己不断突破自我解决新问题、开拓前沿领域的故事。三十多年前,高松在北大读硕士期间,到广州珠江冶炼厂,做稀土分离的工业放大。在学校,主要是在电脑上做工艺优化设计和仿真模拟,到了工厂,就要...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