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 【光明社教育家】中山大学校长高松:打破院系、学科、专业壁垒,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创造性人才 | 发展新质生产力,教育何为?

    人才引育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教育家》:高校长,随着新一轮的科技与产业变革加速,国家战略需求与教育、科技、人才供给之间的平衡成为新的考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您认为高校需要做好哪些工作,如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改善人才发展和科研创新环境、营造良好学术生态,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良性循环?高松:发...

  • 【新华社】中山大学护理学院赴西藏民族大学医学院推进对口帮扶工作

    6月24日至26日,中山大学护理学院党委书记陈昌龄带队赴西藏民族大学医学院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就进一步深化对口援藏工作、推动两院合作进行了交流。6月25日上午,西藏民族大学护理师资科研能力提升培训班在西藏民族大学渭城校区第一教学楼1212会议室举行。中山大学护理学院党委书记陈昌龄、副院长张俊娥、党委副书记满意...

  • 【南方都市报】记著名语言学家詹伯慧“回归”中山大学中文系

    2024年是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在百年校庆前夕,这所华南第一高校“迎回”了一位特殊的校友。让我们把时针拨回到2023年6月19日上午,和煦的阳光洒进了中山大学南校园的中文堂,包括中文系主任彭玉平、系党委书记王琤在内的数名老师以及同学们在会客室内忙碌着,布置会客室、架设设备……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大家...

  • 【南方日报】曾燕:为广东数字经济发展贡献青年学者力量

    治学经历:长期扎根金融工程和保险精算领域,2018年开始投身数字经济领域研究治学理念:博学笃行、知行合一,经世致用,努力推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广东省在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颁奖仪式开始前,荣获本次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

  • 【南方都市报】彭玉平携手六神磊磊烹制《一城烟火一城诗》,探寻诗性广州

    “我盯着鲁迅像看了很久,突然抬头看到了背景那么多的樟树,在樟树掩映之下的鲁迅像,我一下子觉得特别的有力量,特别的有劲道……”樟树摇曳,潺潺诗意跨越百年时光而来,彭玉平教授站在中大校园的鲁迅像前,感受着大师伟岸的神姿和他百年前在广州留下的气息。“虽然已经很难看到当年的什么痕迹,但是看见‘许地’两个...

  • 【南方日报】李丽:以文化为力量根基 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

  • 【南方都市报】徐俊忠:扎根大地办教育,努力开展在地化学术研究

    6月22日,以华南地区教育抗战史为题材的纪录电影《同学们》正式上映,影片讲述抗日战争时期,以国立中山大学、私立岭南大学等为代表的多所华南学校,在逆境中为延续教育,师生们冒着炮火长途跋涉迁移到粤北办学的故事。“弦歌坐废三馀业,记诵宁忘九世仇。空说危城仍讲学,孤怀独寄夕阳楼。”全面抗战时期,广州、香港等...

  • 【南方日报】张莉、林德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成为破局关键。房地产市场在总量上满足人民群众居有其所的需求,在质量上,还需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需求。在结构上,需要于区域层面优化土地配置,提升土地市场活力;在城市内部加强保障性住房供给,同时兼顾改善型需求。在保障民生的前提...

  • 【南方都市报】中大设11个拔尖基地班 华工增智能海洋装备等招生专业

    高考早已落下帷幕,广东省各高校举办本科招生校园开放日活动,介绍本校专业,比如中山大学共有11个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而华南理工大学新增“智能海洋装备”“软物质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低碳与智慧能源试验班)”“统计学”“工业工程”等5个专业招生。广东工业大学还详细介绍了排名多少...

  • 【科技日报】以高质量基础研究不断丰富"广东实践"

    【聚焦科技自立自强·看招】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工作推进会近期在广州召开。“我们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基础研究投入体系,构建形成层次分明的基础研究项目资助体系。”广东省科技厅党组书记龚国平表示。根据《中国基础研究竞争力报告2023》,广东基础研究竞争力指数...

  • 【光明日报】托莱多翻译运动的兴起与影响

    1819年,法国历史学家阿马布勒·茹尔丹在《关于亚里士多德作品拉丁文译本年代和起源的批判性研究》中提出“托莱多翻译学校”的概念,用以指在12世纪的托莱多将众多古希腊—阿拉伯科学和哲学作品由阿拉伯语译为拉丁语的学术机构。这可以看作是12世纪托莱多翻译运动作为一个学术议题,进入史学家研究视野的肇始。约一个多世...

  • 【中国新闻社】科研市场双轮驱动 雍禾医疗与中山大学共研破解毛发养护难题

    6月15日,由中山大学药学院(深圳)与雍禾医疗主办的“山禾共融·研创未来毛发药物研究与技术产业化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深圳圆满举办。来自清华大学徐弢教授,湖南大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袁荃教授,重庆大学知名学者雷明星教授,暨南大学化妆品与医美研究院的领军人物(院长)刘忠教授,以及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研究员江...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