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 【南方日报】走进喀什,记录温恰木的“光明之路”

    8月10日上午10时,坐落在雪山之间的新疆喀什市塔县人民医院热闹了起来。前一天做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陆续返回医院,准备拆下眼包。为了迎接“光明”,42岁的患者温恰木特意打扮了一下。她身着剪裁挺括的连衣裙,戴着塔吉克族特色绣花小帽子,还挂上了一圈白头纱。自去年左眼出现视力模糊后,她就时常觉得眼前像蒙了一朵“...

  • 【光明日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香港青年大有作为

    7月24日,习近平主席给香港培侨中学高一年级全体学生回信,勉励他们“早日成长为可堪大任的栋梁之才,为建设美好香港、实现民族复兴积极贡献力量”。香港青年是“一国两制”事业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受益者。近年来,随着中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程加快,各种便利香港青年在内地升学、就业、创业的政策措...

  • 【南方日报】思政课教师必须坚守讲台潜心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

  • 【中国新闻网】世界卫生组织眼健康与视觉合作中心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启动

    我国眼科领域目前唯一的“世界卫生组织眼健康与视觉合作中心”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12日正式启动。作为国际高层次眼科学术合作平台,该合作中心将致力于协助世卫组织开展全球眼健康管理的研究和技术推广。启动式上,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林浩添介绍,过去20年,中山眼科中心与世卫持续开展了多项技术合作。在近视...

  • 【健康报】徐瑞华:以需求为导向 持续创新驱动发展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始建于1964年,前身是华南肿瘤医院与中山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四家肿瘤专科医院之一。孙中山先生“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一直镌刻在一代代员工的心中,“征服癌症,造福人类”是我们的使命,引领中心稳步向前发展。过去十年,“同心、幸福、奋斗”的文化...

  • 【中国科学报】GLOW研究表明:胃癌患者一线治疗有新选择

    近日,《自然–医学》刊发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徐瑞华作为全球首席研究者牵头的国际多中心III期GLOW临床研究的详细数据,为晚期胃癌中占比达40%的Claudin18.2阳性人群带来新的一线治疗选择。

  • 【新华网】中山大学着力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全科医生培训基地

    8月9日,中山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全科医生培训基地(下文简称“培训基地”)在喀什签约授牌,拥有厚实医科资源的中山大学将依托优势学科和附属医院体系建设 “一带一路”国际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鲜明中国特色的全科医生,打造“健康丝绸之路”。全科医生被誉为老百姓家门口的医生,在基层承担着预防...

  • 【海南日报】中山大学与海南签约共建引才工作站 将构建优秀人才多元化对接合作机制

    8月12日,中山大学与海南省人力资源开发局在海口签约,将在该校共建“中山大学—海南省引才工作站”。根据协议,中山大学与海南合作内容为:双方建立人才合作联络机制,宣传、推介海南省的人才政策,开展多元化、优秀人才的对接合作,发挥“中山大学—海南省引才工作站”的作用,定期通过调研、考察等方式不断增进交流,...

  • 【中国新闻网】万里送医!中山大学在新疆喀什再建5个医疗专家工作室

    “病人体征稳定,手术过程出血较少,全程顺利……”8月9日,经过五个多小时的努力,刘超完成了他在新疆喀什第一台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对于刚刚从鬼门关走了一遭的63岁患者艾合提·米吉提来说:“他是非常幸运的。如果没有刘超的到来,他的手术必须要转院到千里之外的乌鲁木齐,或错失手术切除肿瘤的最佳时机。”来自万里...

  • 【中国新闻网】中山大学支持启动“粤喀光明行动” 三年内覆盖喀什所有县域

    他们从这么远的地方来到我们这里,治好了我的眼睛,我心里说不完的感谢。”加提克·居马10日如是说道。8月10日,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以下简称塔县)人民医院内,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教授揭开一位患者的眼包。已经长达五年看不清东西的加提克·居马慢慢睁开了眼睛,62岁的她看清了医生白大褂上的十个字:中山大学...

  • 【广州日报】中山眼科中心:从煤油马灯到智能巡诊车 代代传承防盲治盲路

    8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眼健康与视觉合作中心将落户广州。据了解,该合作中心将依托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接受国家卫健委、广东省和中山大学领导,作为高层次国际眼科学术合作平台协助世卫组织开展全球眼健康管理的研究和技术推广。中国的眼科医生,再次以新模式走向世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羊城晚报】中大哲学系:探索劳动育人新模式 在“耕读研学”中感受泥土智慧

    七月季夏,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牙象村迎来了一批“青年农夫”。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晨光熹微时便荷锄提水,在田间地头耕耘不辍……他们是中山大学哲学系本科生,在此参加第三期“耕读研学”劳动实践活动。同学们从学校走进乡村访农情,从教室走向田野习农事,在耕、读、研、学中聆听大地的脉搏,感受泥土的智慧。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