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变态反应(过敏)科团队倾力创作的科普图书《世纪顽疾:过敏》在广州正式发布。该书由过敏科杨钦泰教授团队共同打造,并于2024年3月出版。随着人类生存环境与生活方式的改变,过敏浪潮汹涌而至,已成时代流行病。中山三院过敏科团队溯古,讲述“过敏”疾病在历史中的身影...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目的和初衷。随着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优势学科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疏附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喀什医院)(下简称“喀地一院疏附医院”)纷纷落地扎根,医院综合治疗水平不断提升。而每周三在医院定期举行的广东专家门诊日,来自广东援疆专家精细的检...
4月12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逸仙健康科普广东行”启动仪式暨大型义诊活动在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举行。“我们的步伐将从这里开始,向粤东、粤西、粤北、珠三角地区21地进发,将健康科普送到基层群众身边,做好科普、教育惠民,积极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书记古小红在致辞时表示,医...
为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充分发挥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探索医工融合创新与发展新模式,研讨新时期医学科研管理创新体制机制,4月14日,大湾区医工融合与成果转化论坛暨医学科研管理研讨会在珠海举办。会议由广东省呼吸与健康学会、广东省医师协会、中山大学主办,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中大五院)承办,...
曾女士是一位多囊肝患者,已饱受疾病折磨十数年之久,只有及时进行肝移植手术,才可能获得新生;邓女士同样是多囊肝患者,肝功能也逐步恶化,腹腔日渐胀大,身体状况和生活质量急剧下降。临近3月末,一位大爱捐献者为她们带来了生的希望。然而,常规肝移植手术中,一位捐献者的供肝仅能移植给一位受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三...
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亲自为广东现代化建设定向导航,赋予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要求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一年来,大湾区建设围绕“一点两地”全新定位,粤港澳加快融合发展,软硬联通不断拓展,“北上南下”双向奔赴...
4月15日,中山大学与深圳医学科学院在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生物医学领域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开展合作研究,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高地。根据协议,双方将探索科教融汇新机制,本着“研学共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在科学研究、人员双聘、学生培养、资源共享...
4月12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逸仙健康科普广东行”启动仪式暨大型义诊活动在东莞举行。作为项目首场活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派出40余位专家进行科普能力培训、临床业务指导、惠民健康讲座等。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唐亚梅表示,“逸仙健康科普广东行”项目将持续开展一年,并采用“党建+科普”模式,...
4月12日,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高峰论坛暨2024国际神经再生论坛在广州召开。记者从论坛获悉,当前,广东专家正探索通过抽血等方法诊断焦虑症和抑郁症,广东已研发出准确度达88%的人工智能(AI)孤独症辅助诊断系统诊疗。此外,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三院”)的“慢性鼻窦炎人工智能病理诊断系统”已...
记者14日了解到,历时5天的“2024ASC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ASC24)总决赛已落下帷幕,经过激烈角逐,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分获冠亚军。ASC24超算大赛历时近六个月,全球300余支高校代表队报名参加。经过预赛选拔出的25支队伍晋级本周在上海大学举行的总决赛,决赛队伍数量创历年之最。决赛要求各参赛队伍在3000瓦功耗...
近年来,在医疗技术领域,“医工融合”是最受人瞩目的方向之一。作为医疗“国家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一院”)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了科研转化、医工融合的探索。近日,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专访了中山一院副院长、显微创伤手外科学科带头人朱庆棠教授,请他分享他对医工融合的探索和在研究中遇...
4月8日记者获悉,中山大学、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与复旦大学研究团队合作,揭示了不同生境下蚊虫病毒的多样性、传播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地理谱系特征,在多维尺度上为研究蚊虫病毒组提供了重要新见解。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生态与演化》上。研究团队历时5年,收集了来自全国82个县市的2438只蚊虫个体。这些蚊虫个体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