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 【南方日报】中山大学与深圳医学科学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4月15日,中山大学与深圳医学科学院在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生物医学领域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开展合作研究,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高地。根据协议,双方将探索科教融汇新机制,本着“研学共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在科学研究、人员双聘、学生培养、资源共享...

  • 【南方日报】如何将健康科普知识送进千家万户?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出妙招

    4月12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逸仙健康科普广东行”启动仪式暨大型义诊活动在东莞举行。作为项目首场活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派出40余位专家进行科普能力培训、临床业务指导、惠民健康讲座等。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唐亚梅表示,“逸仙健康科普广东行”项目将持续开展一年,并采用“党建+科普”模式,...

  • 【南方日报】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高峰论坛召开,聚焦诊疗新手段,中山三院专家运用AI辅助诊断孤独症

    4月12日,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高峰论坛暨2024国际神经再生论坛在广州召开。记者从论坛获悉,当前,广东专家正探索通过抽血等方法诊断焦虑症和抑郁症,广东已研发出准确度达88%的人工智能(AI)孤独症辅助诊断系统诊疗。此外,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三院”)的“慢性鼻窦炎人工智能病理诊断系统”已...

  • 【中国新闻社】2024ASC世界大学生超算竞赛落幕: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分获冠亚军

    记者14日了解到,历时5天的“2024ASC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ASC24)总决赛已落下帷幕,经过激烈角逐,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分获冠亚军。ASC24超算大赛历时近六个月,全球300余支高校代表队报名参加。经过预赛选拔出的25支队伍晋级本周在上海大学举行的总决赛,决赛队伍数量创历年之最。决赛要求各参赛队伍在3000瓦功耗...

  • 【广州日报】中山一院副院长朱庆棠:让医工融合落到实处 让创新成果惠及患者

    近年来,在医疗技术领域,“医工融合”是最受人瞩目的方向之一。作为医疗“国家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一院”)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了科研转化、医工融合的探索。近日,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专访了中山一院副院长、显微创伤手外科学科带头人朱庆棠教授,请他分享他对医工融合的探索和在研究中遇...

  • 【科技日报】中山大学团队参与全国蚊虫病毒组特征揭示

    4月8日记者获悉,中山大学、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与复旦大学研究团队合作,揭示了不同生境下蚊虫病毒的多样性、传播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地理谱系特征,在多维尺度上为研究蚊虫病毒组提供了重要新见解。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生态与演化》上。研究团队历时5年,收集了来自全国82个县市的2438只蚊虫个体。这些蚊虫个体样本...

  • 【光明日报】计亮年院士逝世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无机化学家、中山大学化学学院教授计亮年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4月2日在广州逝世,享年90岁。计亮年,1934年4月20日出生于上海,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1956年9月进入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放射化学研究班任助教、访问学者,1959年9月进入南京大学...

  • 【南方日报】治疗帕金森病的“电子药”是什么?怎么选?中山一院专家答疑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肢体震颤、僵硬及动作不灵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中山一院”)神经科副主任陈玲、神经外科副主任刘金龙等专家表示,对于部分用药种类多、剂量大并出现运动并发症的患者,脑深部电刺激术(DBS)的手术疗法是新的选择,这种持续...

  • 【南方日报】阮籍与司马昭,谁是"演技大师"?

    阮籍是竹林七贤里的灵魂人物之一,其父是“建安七子”里的阮瑀,论出身,阮籍比“早孤”的嵇康要优越得多。而要说到性格变化的“戏剧性因素”,阮籍更有一绝,可以从一个极端转变为另一个极端。本来,他是非分明,毫不掩饰自己的好恶,故有“青眼”与“白眼”之别。如此一个人,在世态急变得如同“翻烧饼”的环境下,后...

  • 【人民日报】中山大学举办第二届“岭南杯”中国经济发展案例分析总决赛

    3月30日下午,中山大学第二届“岭南杯”中国经济发展案例分析总决赛举行。大赛通过青年学生的视角,聚焦中国经济发展,向观众展示“讲好中国经济故事”的优秀案例。来自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深圳大学等七所高校的参赛队伍汇聚一堂,展现出青年学子的学术风...

  • 【羊城晚报】追忆考古学家曾骐: 献身考古 奖掖后学

    3月上旬,著名考古学家、中山大学教授曾骐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87岁。得知消息后,曾与曾骐先生共事的师友,受其提掖过的学生和后辈纷纷撰文哀悼。海内外大量纪念文章在网上转发传播。“先西大后中大,情有独钟培育考古人才,桃李满天下;从关中到岭南,心无旁骛精研史前社会,口碑遍士林。”这是曾骐先生的学生,中国社...

  • 【广州日报】送出生命的礼物 他们在大爱中永生

    生命即将落幕之际,你会如何选择?有这样一群人,当人生之路走到尽头时,他们慷慨地送出生命的礼物,或捐献器官、组织帮助病重者延续生命,重启人生,或捐献遗体助未来的医者锤炼医术,探究疾病的未解之谜,最终帮助更多同病相怜者。对他们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帮助。而在对他人、对社会的大爱奉献中,他们获得了“永生...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