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中山大学科技工作会议在广州校区南校园举行,主题聚焦“交叉融合赋能,创新领航发展”,以学科交叉、产教融合推动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会上举行了中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启新仪式,揭牌成立中山大学健康科学与技术前沿交叉研究院,并公布了中山大学2024年十大科技进展。科研到账经费突破45亿元据介绍,中...
“强基计划主要是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这与我的兴趣和未来规划高度契合。”2020年,高二的刘玥彤通过高中学长的故事第一次留意到强基计划。进一步了解招生政策后,热爱数学和物理的她迅速锚定了备考方向。次年,她如愿入选中山大学理论与应用力学强基计划,目前已直博至中大...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庄晓东教授现场“手把手”指导高州市人民医院心外科专家团队,在粤西地区首次应用新型国产经导管主动脉瓣系统,成功为一位全心衰竭的84岁老人置换主动脉瓣。这名耄耋老人更换“心阀门”之后,心脏焕发新动力,重新奏出健康心音。今年4月份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高州市人民...
近日,《陈序经全集》(以下简称全集)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全集》分为14卷,共计800多万字,历经六年编纂而成,是迄今为止对陈序经先生著述最全面、最系统、最完整的一次学术梳理。陈序经(1903—1967)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民族学家、教育家,海南文昌人,曾就读于复旦大学,留学欧美,获得政治学...
6月7日,首届粤港澳大湾区中文本科拔尖学生学术论坛在中山大学中文系举行。来自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的45名本科生围绕各自研究课题进行汇报,开展学术讨论、交流和评审。最终,主办方评出特等奖1名、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优秀奖12名。中山大学中文系学生金泽晟斩获特等奖。他说:“我在乡野间、...
6月6日,记者从中山大学获悉,该校于2025年获批增设3个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立10个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其中,数字经济专业依托岭南学院,面向数字经济国家战略人才需求,致力于培养“集复合知识结构与前沿实践能力于一身”的数字经济创新人才。理论课程覆盖经济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实践课...
谢有顺1972年生于福建长汀。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文系,一级作家,现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兼任中国作家协会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著有《文学的深意》等。在采访之前,谢老师说:“我们先吃饭。”中山大学南校区的学生食堂,午餐时分,人头攒动,...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当天,中山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先进遥感方向3D团队发布中山大学“树数普查”结果,首次绘就详尽的校园“绿色地图”。该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空间信息技术,精准测算了中山大学三校区五校园树木(仅统计冠幅大于1米的树),并为每棵树建立了精细档案。根据测算结果,中山大学的绿化普及率很高,“绿...
6月3日,中山大学“芙兰”学术基金捐赠仪式、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品码”工作室揭牌仪式、景军特聘教授聘任仪式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举行。据悉,中山大学化学系校友陈运河、物理系校友刘修婉伉俪在1995年捐资设立“物理系芙兰励教奖学金”,该奖项已成为中大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荣誉。去年,中大百年校庆之际,陈...
近日,由著名社会经济史专家叶显恩任主编的《陈序经全集》(以下简称全集)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记者获悉,《全集》分为14卷,共计800多万字,历经6年编纂而成,是迄今为止对陈序经先生著述最全面、最系统、最完整的一次学术梳理。《陈序经全集》陈序经(1903-1967)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民族学家、教育家...
近日,东周社区揽翠台内科技氛围涌动——一场以“RISC-V是什么?芯片理论+实验课”为主题的公益科普活动在此开展。据悉,活动由东周社区党委统筹推动,联合中山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共同策划,12名青少年在高校讲师的带领下,从“纸上”到“指尖”深度探索芯片核心技术,生动演绎了校地资源融合、“两社三中心”协同发力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