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中大】故纸、故地、故人: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校史粤东考察团在梅州(二)
编者按:全面抗战的1938年至1945年期间,为保全华南乃至国家文脉,中山大学先后转徙广西龙州、云南澄江、广东坪石、梅县等地,颠沛流离,烽火逆行,坚持办学,弦歌不辍。近四年来,在学校文化传承专项(文化建设)、历史学系、档案馆及孙中山基金会的联合支持下,我校历史学系师生沿着当年的迁徙路线进行实地考察,以田野调查、文献搜集及口述访谈等方式挖掘、抢救大批资料,填补了校史研究的空缺。这些考察展示了近代域外高等教育中国化、在地化的过程,既是学校的校史研究成果和追寻红色足迹的教育体验,也有力地推动了由广东省政府主导的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建设。
本系列文章按照办学的时空先后,包括广州、广西、云南、粤北坪石、粤东梅州、潮汕等部分。在历史学系党委的关怀支持下,得到系里曹天忠教授、赵立彬教授、李欣荣副教授等人的精心指导,由历史学系博士、硕士研究生胡锐颖、梁倩影、肖胜文、谢明杏、钟文静等执笔完成,通过抗战史、高校史与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