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心理学系刘彦平博士发现中文阅读的注意分配机制

阅读量:

近日,心理学系刘彦平博士及其合作者采用眼动技术通过更新实验范式发现,在中文阅读中,人的注意分配是基于对象的。也就是说在中文阅读时,注意是一个词接一个词的串行分配形式,而不是同时注意多个词的并行方式,为解决阅读中长期争执的注意分配机制问题提供了重要证据。这一成果已于11月29日在线发表于著名心理学期刊《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

在阅读研究领域,注意分配一直存在序列加工(即每次只注意一个词)还是并行加工(即每次注意多个词)两种对立的理论。由于研究手段的限制,注意分配问题一直没有获得很好的解决,因此长期争论不休。刘彦平等通过新颖的实验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全新思路,也获得了重要发现(见图1)。例如,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John Henderson教授就认为该实验范式创新将引起全球相关实验室的兴趣,并激发出大量新研究。

图1:实验流程图

刘彦平等受Duncan(1984)基于对象的注意经典发现启发,发展了一种全新的实验范式。在他们的实验一中,目标词和干扰词在空间上高度重叠。他们要求参与者对目标词做词汇判断任务(见图1,即判断红色目标词是真词还是假词,忽略绿色干扰词)。他们发现只有目标词的频率影响了反应时和准确率(见图2)。在实验二中,目标句(橙色)和干扰句(绿色)在空间上也高度重叠。他们在两个句子的同一位置嵌入目标词和干扰词(见图1,为方便展示,目标词和干扰词分别用实线和虚线方框标明),并分别操控它们的频率。然后要求参与者阅读目标句,忽略干扰句,同时记录实验参与者的眼球运动。最后发现只有目标词的频率影响注视时间和眼跳位置(见图2)。两个实验共同支持注意分配是以序列加工方式进行的,也为基于对象的注意分配机制提供了有力证据。该研究的结果还表明,虽然中文句子中的词没有物理空格分割,它们却可以像视觉“对象”一样被大脑加工。这一重要的心理现象,也值得继续深入研究。

图2:词汇判断(实验一)和自然阅读(实验二)结果

《心理科学》是美国心理科学学会会刊(2016年IF=5.667, SSCI),以发表具有重要原创性的心理学研究著称,是心理学界顶级期刊之一。据悉,这也是心理学系教师在该刊发表的第4篇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该研究由心理学系、社会认知神经科学与精神健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刘彦平副研究员(第一/通讯作者)和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心理学系Erik Reichle教授合作完成,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山大学三大建设项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RO1HD075800)支持。

文章来源:

*Liu, Y., & Reichle, E. D. (November 29, 2017). Eye-Movement Evidence for Object-Based Attention in Chinese Reading. Psychological Science. DOI: 10.1177/0956797617734827.

http://journals.sagepub.com/eprint/FXfYFuJCAhVrngwdjzKR/f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