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 11 2024-11

    中大微菌门(Sysuimicrobiota)—— 一个饱含敬意与荣耀的细菌新门类群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熊丽娜)微生物是地球上数量众多、形式多样的生命形式。据推算,大约有1011-1012种微生物存在于地球的各个生物圈中。长久以来,我们对微生物世界的认知主要来源于基于平板分离法得到的纯培养菌株,利用传统培养法分离微生物至今的上百年,成千上万种微生物得以分离,但截至目前,可培养微生物仅占总微生物的极少部分。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迅猛发展,基于宏基因组和单细胞基因组技术,借助生物信息学分析手...

  • 29 2024-10

    徐安龙教授和万刚教授团队合作揭示ZNFX1在病毒感知与炎症调控中的双重角色

    中大新闻网讯(熊丽娜)生命科学学院徐安龙教授团队,2019年在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上发表论文揭示了ZNFX1 是一种病毒传感器,通过MAVS启动抗病毒反应。同时,万刚教授2018年在Nature上发文发现ZNFX-1在秀丽线虫中介导RNAi的跨代表观遗传,但是ZNFX1在人中是否起着类似的保守的功能还不清楚。近年来多个遗传疾病病例的研究表明,ZNFX1缺陷与严重的家族免疫缺陷、多系统炎症性疾病、对病毒易感性增加以及病人过早死亡相关。然...

  • 29 2024-10

    刘飞教授、邓少芝教授在基于非对称电极型Au/CsPbBr3/SmB6结构的高品质自驱动可见光探测器研究取得新突破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林锐娜)近期,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显示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的刘飞教授与邓少芝教授团队使用常压化学气相沉积法(atmospheric pressur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APCVD)制备了高质量的单晶CsPbBr3微米方片,并利用近藤拓扑绝缘体SmB6纳米带和金属Au电极构建了非对称型的Au/CsPbBr3/SmB6器件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该非对称型器件不仅具有高的...

  • 29 2024-10

    文卓谦、赵萌教授在Cell子刊发表血液干细胞代谢综述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张玉琦)血液干细胞家族中,既包含维系正常造血功能的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 HSC),也包含可能导致白血病复发的白血病干细胞(Leukemia Stem Cell, LSC)。HSC的功能在正常情况下由静息状态调控,过度活化则会导致其功能衰竭。这种现象不仅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衰竭等临床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也构成了HSC在体外扩增时的主要挑战。而具有化疗耐药性和免疫逃逸能力的LSC,是急性白血病复...

  • 18 2024-10

    杨柏儒团队在量子点复合荧光电子纸研究取得新成果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林锐娜)传统的光学防伪技术大多依赖于静态印刷图像,安全性较低,因此需要开发具有动态调制图案功能的新型防伪设备。近日,中山大学杨柏儒教授团队开发出了一种新型荧光电泳显示(EPD)技术。该团队通过在传统的电泳粒子TiO₂上复合钙钛矿量子点(CsPbBr₃),制备了具备荧光特性的电泳粒子,并进一步研制了一种多功能防伪器件。该器件不仅响应快速、对比度高,而且能够呈现明亮的绿色荧光,为未来的动态防...

  • 18 2024-10

    林天歆、黄健团队发表新辅助吉西他滨-顺铂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治疗的Ⅱ期试验结果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房诗婷、刘文琴、黄睿)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占所有膀胱尿路上皮癌比例约为25%,其预后较差,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50%。近年来,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MIBC的新辅助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近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林天歆教授和黄健教授领衔的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BGB-A317-2002)探讨了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吉西他滨/顺铂新辅助治疗中国MIBC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潜在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这项研究为...

  • 14 2024-10

    储诚进团队首次细致评估亚热带森林土壤微生物对植物群落多物种共存潜力的影响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王韦韬)植物与土壤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植物共存的关键因素。虽然已有大量研究在配对物种共存的框架下探讨了土壤微生物的重要作用,但其对多物种共存动态的影响仍不明确,阻碍了我们深入理解土壤微生物在塑造植物群落结构和功能中的角色。近日,中山大学生态学院储诚进教授团队在生态学经典期刊Ecology发表了题为“Soil microbial influences over coexistence potential in multispecies plant commu...

  • 14 2024-10

    董建文团队在拓扑光子学研究方向取得重要进展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陈晓东)中山大学物理学院、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董建文教授团队首次实验上实现了光学拓扑安德森绝缘体。研究人员采用了一种创新的实验设计,不仅构建了互为时间反演对称的光学赝自旋对,同时还能灵活地调控无序程度的强弱,成功实现了光学拓扑安德森绝缘体(Photonic Topological Anderson Insulator, PTAI)。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以及实验验证,研究人员全面证实了无序诱导的拓扑相变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