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至25日,中国海洋法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在广州举行。本届年会主题为“海洋法公约生效二十五周年和中国海洋法实践”,由中国海洋法学会与我校共同主办,我校法学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国际海事法律研究基地(中山大学)承办。来自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家安全部、外交部、中国海洋法学会、广东省法学会以及全国40余家高校和科研院所、海事法院、涉海业务实务部门等150多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24日上午,开幕式在南校园怀士堂举行。全国人大环资委法案室主任翟勇、国家安全部政策法规局副局长施健、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处长周勇,中国海洋法学会会长高之国、广东法学会副会长姜滨以及我校党委副书记林东伟、法学院院长黄瑶、党委书记李明章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高之国会长主持。
中国海洋法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开幕式现场
施健副局长代表中国法学会在致辞中表示,党的十九大做出坚持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部署,其落实和完善离不开海洋法治领域的发展。我国高度重视国际海洋法律制度的发展,本次年会将总结我国海洋法治的历史经验,以应对当前海洋事务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林东伟副书记指出,本次年会是推动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海洋工作精神的重要一步,对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和促进海洋法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他表示,我校坚持以“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基本导向,积极主动参与国家关于海洋强国、“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努力为我国海洋强国和海洋法制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姜滨副会长表示,海洋是广东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法治海洋与法治中国、法治广东一脉相承,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组成部分。推动海洋法治建设,对实现广东高水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翟勇主任介绍了长江保护法与海洋法的关系、长江立法情况以及立法中所面临的一系列新问题和新挑战。周勇处长倡议学者积极参与国际公约的制定,做全球海洋治理变革的参与者、推动者,积极利用法律武器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高之国会长向罗国强、黄瑶等获奖代表颁发了中国海洋法学会2019年度优秀学术论文奖。
24日至25日两天的会议中,与会专家围绕“海洋法形势与发展”“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一带一路建设与争端解决”等专题进行大会报告与交流讨论,并在广东省博物馆开展以“大海道——南海一号沉船与南宋贸易”为主题的实地调研。本次会议成果丰硕,为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加强海洋法治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