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站栏目-勿删

附属第三医院顺利举办“邓氏筋膜手术标识线与直肠癌手术神经功能保护研讨会”

稿件来源:附属第三医院 作者:附属第三医院 编辑:何方 阅读量:

        近日,由《中华胃肠外科杂志》、广东省医师协会微创外科医师分会、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胃肠外科专委会、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胃肠外科联合举办的“邓氏筋膜(Denonvilliers筋膜)手术标识线与直肠癌手术神经功能保护研讨会”在广州召开。我国著名结直肠外科专家、中山大学前常务副校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名誉组长汪建平教授,中山大学副校长兰平教授、附属三院副院长卫洪波教授以及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湖南及河南等地的国内著名专家参会。

 

大会现场

 

        1982年,英国学者R.J. Heald教授首次在国际上提出直肠癌根治术(TME)手术的概念,是直肠癌手术的里程碑式事件,自此,直肠癌患者在5年生存率及局部复发率方面都有了明确的改善, TME成为直肠癌手术的金标准。R.J. Heald教授也因此被学术界尊称为“TME之父”。

        然而,TME手术后病人的排尿和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仍然居高不下,多年来一直是亟待解决的临床难题。附属三院卫洪波教授团队经过30多年的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保留邓氏筋膜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innovative TME,iTME)”理念。此外,团队确认在邓氏筋膜的前方和后方均存在一个比较明确的潜在间隙,邓氏筋膜与腹膜融合处有一明显的投影线,暂称之为邓氏筋膜手术标识线。

        汪建平教授在会上指出,保留邓氏筋膜的直肠癌根治术这一理念的提出,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创新术式,是对中国乃至世界结直肠外科的贡献,必将造福于广大直肠癌患者。

        兰平教授提到邓氏筋膜手术标识线的提出,具体指导了直肠癌手术中该如何保留邓氏筋膜,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具有重大意义。

        邓氏筋膜是位于直肠前壁与泌尿生殖系统器官之间的隔膜,受限于以往的医疗条件和技术,传统的TME为了确保肿瘤根治切除,会连邓氏筋膜一并切除,导致盆腔自主神经丛损伤,最终造成患者术后排尿和性功能障碍的并发症,严重损害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而iTME可将术后排尿和性功能障碍发生率降至15%以下。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